墨子_63章 备蛾傅译文及注释
-
查阅典籍:《墨子》——「墨子·63章 备蛾傅」原文
译文 禽滑厘行了两次再拜礼,然后说:“请问,如果敌兵强悍,以致攀爬我方城墙,对后上者实行当场斩首,作为军法,同时在城下挖壕沟,筑土山,在城下掘隧道。前面敌兵攀爬不止,后面的弓箭又一个劲猛射,这种情况该如何对付呢?”
墨子回答说:你问的是对付敌人像蚂蚁一样爬城的防守战法吗?依仗人多势众、驱赶士兵像蚂蚁般强行攻城,这不过是敌将恼怒发急之下不理智的举措罢了,守城一方只须要加筑临时的城垛,居高临下向爬城的敌人射击,用“技机”投掷攻敌,并拔掉敌方爬城的器具,用火把、滚烫开水倾倒制服城下的敌兵,用点燃的名叫“荅”的战具从城上下罩敌人,沙石象雨点般向敌人头上打,这样一来,像蚂蚁般攀爬城墙的强行攻城法就失败了。
为防备敌人像蚂蚁般爬城强攻,可制做悬滑车,这种车用二寸厚的木板做成,前后各三尺宽,两旁宽五尺,高五尺,还要制造能够上下滑动的悬滑车箱,所用辘轳的轮子直径为一尺六寸,派一个士兵拿一支长矛站在车箱中,矛长二丈四尺,两端都制成刃口。用铁链套住悬滑车上部的横梁,装上辘轳,派四个强壮有力的兵士转动辘轳使人同车箱急速地上升或下降,不要停留。这种悬滑车在一段地段每隔二十步置一架,在敌人所攻击的区域,每六步一架。
制做“■荅”,长和宽各一丈二尺,上面的横梁以木制成,用大麻绳系住,麻绳要在泥水中浸泡;装备铁链,钩住两头的吊环。如果敌人像蚂蚁般爬城硬攻,就点燃“荅”从上往下罩敌人。此外,“连■”、沙灰等物都可供解救攻城用。
配备两个车轮,让两轮轴之间的距离长一些,用“圉”固定,并将两头熔合使两轮束成一体,到处涂上泥,在里面塞满榆树枝叶和麻梗等易燃物,两边布装荆棘,这个装置被称之为“火捽”,又叫“传汤”,用来布置在敌人的主攻区域。假如敌人结队登城,就点燃“传汤”,砍断上面的吊绳让它滚下去,并命令勇士以汤开路反击敌人。城墙一有破坏应立即派人迅速填塞抢修。
在城外墙根埋植锋利的木桩,长五尺,大一围半以上,末端都要削尖,共埋五行,行距三尺,深埋三尺,要犬牙交错般地埋栽。造“连殳”,长五尺,宽十尺。“梃”长二尺,宽六寸,绳索长二尺。椎,柄六尺,头部长一尺五寸。斧子,柄长六尺,斧口一定要锋利。“答”,宽一丈二尺,长一丈六尺,悬挂在前面横梁四寸处。两头衔接的地方要相互搭连一尺左右,但不要象鱼鳞那样交错。在后横梁的中间系上一根大绳,长二丈六尺。如果有不密合的地方就用版片填塞,要多曝晒,使其干燥,“荅”要制成格栅,能使空气流通。城上矫墙不太坚固恐怕倒塌的地方,要预先埋植木桩,每十尺一
枚。如果城墙倒塌了,就树起木桩,在木桩上压上横木,横木长八尺,宽七寸,侧高一尺,一锤又一锤地将木桩打下去,然后用马钉钉牢。
钩、木楼、■石都要备好。“荅”要悬挂在柱子靠里的一面,不要悬挂在柱子靠外的一面。
再布置“柞格”,埋入四尺,露出地面高的以十尺为限,木头长短相间,交错置布,头部削尖,四周涂上厚厚的泥。
制做行栈,悬挂烧荅。在城角建楼,楼要多层。备土,五步一堆,每堆不少于二十笼。
打爵穴,每十尺一个,开在矫墙下部三尺处,外面的口要稍大一些。转■城上,须备设行楼,杀,水池和盛水用的皮盆。假如敌兵爬城,而担负攻击任务的士兵不能及时出击,贻误战机按军法处置。
还要用火烤烟薰……
大凡防阻敌人爬城硬攻,一般方法是在城外设置木桩做成的屏障,屏障离城墙十尺,高十尺,采伐用以做屏障的木桩,办法是树木不分大小连根拔起,锯成十尺长一段,互相间隔一段距离深埋紧筑,不能让人能拔出来。
每二十步设置一个“杀”,杀中设“鬲”,鬲厚十尺。杀装有两门,门宽五尺。木桩屏障设“杀”的门户要浅埋,不要筑牢实;以便它易于拔出。城上对着木桩屏障处,相应设置“捣”。
在城上悬挂火具,称为悬火。每隔四尺装一个悬挂火具的钩樴,五步建一口灶,灶门堆放炉炭。等敌人全部进入后下令熏火、烧门,接着向下抛扔悬火。摆放作战器具,宽度与敌人进攻的范围相应。每两作战器具之间设一悬火,派一士兵站立在旁边,等待出击的鼓声,鼓声一响就点火,一齐往下投。敌人若避开悬火再度进攻,悬火也就再次往下投,如此反复,敌人必定被弄得疲惫不堪,终会引兵逃走。敌人一退逃,就命令我方敢死队从左右出穴门追击溃敌,但要严令勇士和将帅按照城上的鼓声行事,从城内出去或退回城内都应如此。趁着多次出击时还可设下埋伏,半夜三更城墙上四周击鼓呐喊,敌兵一定惊疑不定,伏兵便可乘机攻破敌营,擒杀敌军首领。不过要以白衣作军服,凭口号互相联络。
注释(1)《备蛾傅》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篇章之一。主要阐明如何对付敌军凭借人多势众,驱赶兵士象蚂蚁般强行爬城进行硬攻的战术防守方法。(2)“弱”应作“梁”。(3)“太氾”应作“火汤”。(4)“磨”应作“磿”。(5)“转”应作“轮”。(6)“方”应作“矛”。(7)“丈各”应作“各丈”。(8)“大遍”应作“编”。(9)“抄大”应作“沙灰”。(10)“■”应作“融”。(11)“室”应作“窒”。(12)“说”应作“锐”。(13)“圉”应作“围”。(14)“大耳”应作“犬牙”。(15)“皆■其一后”此句难以索解。(16)“行”应作“衡”。(17)“木”应作“大”。(18)“一”疑衍,误在此。(19)“节”应作“即”。(20)疑“虑”衍文。(21)“表”应作“袤”。(22)“经尺一”应作“径一尺”。(23)疑“经一”为衍文;“钧”应作“钩”。(24)“禾”应作“木”。(25)“罗”应作“■”。(26)“杜”应作“柞”。(27)“曲里”应作“再重”。(28)“其”应作“下”。(29)“转”应作“傅”。(30)“煖”应作“缓”。(31)“操”应作“薄”。(32)“■”应作“鬲”。(33)“步”应作“尺”。(34)“捣”应作“楬”。(35)“椅”应作“樴”。(36)“车”应作“熏”。(37)“哭”应作“师”;“榆”应作“逃”。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适人强弱),遂以傅城,后上先断,以为法程;斩城为基,掘下为室。前上不止,后射既疾,为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问蛾傅之守邪?蛾傅者,将之忿者也。守为行临射之,校机藉之,擢之,太氾迫之),烧荅覆之,沙石雨之,然则蛾傅之攻败矣。
备蛾傅为县脾,以木板厚二寸,前后三尺,旁广五尺,高五尺,百折为下磨车),转径尺六寸),令一人操二丈四方),刃其两端,居县脾中,以铁璅,敷县二脾上衡,为之机,令有力四人下上之,弗离。施县脾,大数二十步一,攻队所在六步一。
为絫荅,广从丈各二尺),以木为上衡,以麻索大遍之),染其索涂中,为铁鏁,钩其两端之县。客则蛾傅城,烧荅以覆之连■、抄大皆救之)。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犯之,■其两端以束轮),遍遍涂其上,室中以榆若蒸),以棘为旁,命曰火捽,一曰传汤,以当队。客则乘队,烧传汤,斩维而下之,令勇士随而击之,以为勇士前行,城上辄塞坏城。
城下足为下说镵杙),长五尺,大圉半以上),皆剡其末,为五行,行间广三尺,貍三尺,大耳树之)。为连殳,长五尺,大十尺。梃长二尺,大六寸,索长二尺。椎,柄长六尺,首长尺五寸。斧,柄长六尺,刃必利,皆■其一后)。荅广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两端接尺相覆,勿令鱼鳞三,著其后行中央)木绳一),长二丈六尺。荅楼不会者以牒塞,数暴干,荅为格,令风上下。堞恶疑坏者,先貍木十尺一枚一),节坏),■植,以押虑卢薄于木),卢薄表八尺),广七寸,经尺一),数施一击而下之,为上下釫而■之。
经一。钧)、禾楼)、罗石)。县荅植内,毋植外。
杜格),貍四尺,高者十丈,木长短相杂,兑其上,而外内厚涂之。
为前行行栈,县荅。隅为楼,楼必曲里)。土五步一,毋其二十畾)。爵穴十尺一,下堞三尺,广其外。转■城上,楼及散与池,革盆。若转),攻卒击其后,煖失),治。车革火。……
凡杀蛾傅而攻者之法,置薄城外,去城十尺,薄厚十尺,伐操之法),大小尽木断之,以十尺为断,离而深貍坚筑之,毋使可拔。二十步一杀,有■),厚十尺。杀有两门,门广五步),薄门板梯貍之,勿筑,令易拔。城上希薄门而置捣)。
县火。四尺一椅),五步一灶,灶门有炉炭。传令敌人尽入,车火烧门),县火次之,出载而立,其广终队,两载之间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即俱发之。敌人辟火而复攻,县火复下,敌人甚病。敌引哭而榆),则令吾死士左右出穴门击遗师,令贲土、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将施伏,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破军杀将。以白衣为服,以号相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hi.hzsp.cn/wenzhang/8210.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