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万章章句下第一节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原文

  本篇仍是对最佳行为方式的讨论,孟子举了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这四个人为人处世的例子,就是想要说明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路和行为方式。伯夷的行为方式对不对呢?孟子虽然没有批评他,但实际上却不赞成他;而伊尹呢?却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中先觉悟的人,我要用这个尧舜之道来启发上天所生的民众。伊尹就是这样自愿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肩头的。而伯夷却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也就如同佛教中的阿罗汉、辟支佛一样,只顾自己的清高廉洁,只顾自己的心境安宁,而不顾天下苍生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与伊尹很相象的是柳下惠,然而他只是一个能和同于人的人,却也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而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快乐的人,实际上也就是不“仁”的人,不爱民的人。所以他的人生的行为方式是不对的。  所以孟子称赞孔子是一个“圣之时者”,就是想要说明,人们的人生理想是很重要,然而如果不是采取最佳行为方式,所谓的理想也是空谈,也是妄想。因此孟子用“金声而玉振之”和“射于百步之外”来说明,人生做事要有始有终,而只有采取最佳行为方式才能做到有始有终。人生做事,不能仅凭智慧,也不能仅凭力量,要使智慧和力量能够融合为一体,也就是采取最佳行为方式,人生的目的才能达到,人生的理想才能实现。  伊尹之继承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孔子亦是继承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但孔子和伊尹走的不是同样的道路,伊尹是辅佐商汤王平定天下,孔子却选择了普及平民教育的道路。在《论语》中,我们已经弄清楚孔子之周游列国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而是为了普及平民教育,所以孟子称赞他是“圣之时者”,是“集大成者”。集的什么大成呢?集尧、舜、禹、汤的优良品质,集圣智兼备、力巧融通的素质,集清、任、和、时的特点,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和光同尘的菩萨心,见机而作的胆识与决断能力于一身,所以,这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hi.hzsp.cn/wenzhang/1291.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