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谈及台湾反服贸运动(文字实录)

作者:林毅夫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谈及台湾反服贸运动(文字实录) 发布日期:2014-04-09

「林毅夫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谈及台湾反服贸运动(文字实录)」正文

 

4月8日至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9日在“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分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被海峡卫视的记者问到怎么看台湾的反服贸运动,林毅夫表示,“我只有一句话:台湾经济绝对不能输。台湾经济输了,全盘皆输。”林毅夫表示,虽然敬佩台湾现在大学生为台湾前途打拼的精神和热情,但真正关心台湾前途的人一定要考虑,什么东西对台湾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什么东西对台湾经济发展不利。

《从西潮到东风》是林毅夫的出版于2012年的著作,林毅夫在本次分论坛上从这本书谈起,他表示,“从西潮到东风”,过去新的思想来自发达国家。今天对全球有利的政策建议,对全球有利的思想,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格根据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平等地位提出新的建议、主张。他还借用了马克思的话谈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不仅要看到自发的结果,我们还要去认识世界,去设法改造这个世界。”

据网易财经报道,海峡卫视的记者提到了台湾反服贸学运的话题:“我的问题可能跟这个话题不是特别相关,但是我真的想问。我是海峡卫视的记者,您跟台湾有很长的渊源,目前台湾因服贸协议引发很大争议,你有什么看法?”

林毅夫回答:“好像这个问题我总是逃避不过。首先我是台湾人,我对台湾现在大学生这种热情,为台湾前途打拼的精神我是敬佩的,让我想起40年前我跟他们一样那么年轻,也是那么充满激情。但是我现在跟40年前比,我现在62岁,40年当中也学了很多、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我只有一句话:台湾经济绝对不能输。台湾经济输了,全盘皆输。真正关心台湾前途的人一定要考虑什么东西对台湾经济发展是有利的,那么就应该去推动。什么东西对台湾经济发展不利,就应该避免。我只有这么一句话奉劝给我自己的台湾同胞。”

以下为博鳌对话“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分论坛文字实录:

主题: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

嘉宾: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我是今天对话的主持人,来自《财经》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何刚,非常荣幸主持跟林毅夫先生这一场的对话。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对话的嘉宾,目前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先生。今年是林毅夫先生在20年前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的20周年,20年来林先生领导的研究中心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视野和学术化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产生了非常多的学术成果。今天我们对话会延续我们去年在同样的博鳌论坛场合的对话,去年对话的是林毅夫先生的新结构经济学,今年我们关注的是另外一本书、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从西潮到东风》,首先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对话主讲嘉宾林毅夫先生。

主持人:林老师,你好!请坐!

主持人:介绍林毅夫先生有点多余,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我们今天选择对话主题的缘起,去年我们在这里谈论了林先生从世界银行任职归来一本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去年我们谈到了整个后进国家发展模式,新的发展经济学和过去老的发展经济学的区别,特别谈到后进国家的追赶,包括我们超越凯恩斯主义、新马歇尔计划种种的主义,过去我们谈了投资、贸易、消费等等问题,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深入讨论,就是关于金融。金融的缘起首先来自于2008、2009年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今天讨论集中于从林老师这本书开始,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林老师从世界银行任职归来后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出了一本由剑桥大学出了英文版,英文版的名字不完全是直接的意义。第一个问题问林老师,中文名字叫“从西潮到东风”,英文名字的意思是对于一致性或者共识的反驳,这两个名字的区别首先请林老师介绍几句。

林毅夫:名词的不同,它反映的是一个物体的两面。过去我们认为发达国家有真经在那个地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事物、对经济发展非常了解,我们只要把那些理论拿回来用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实际上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发现并没有这样一本真经,而且去年凯恩斯经济学的时候谈到的发展时候没有这样一本真经,我们了解发展的本质,了解国际金融危机怎么解决,我们必须有独立的思考,所以才有“从西潮到东风”。不仅我们要有独立思考,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提出贡献。为什么英文名叫这个名字,主要是西方对这场经济危机的产生没有共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没有一个共识。我发现解决办法也解决不了,我们可以提出新的共识、新的认识。

主持人:关于这场经济危机,大家看法不一致,林老师这本书从危机的产生原因包括解决方案乃至于后进国家的发展、追赶路径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都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独立的思考,而这些独立思考经过这么几年,其实思考是更早,你提到这些想法应该是从08、09年到世行任职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是这样吗?

林毅夫:应该讲比08、09年更早,比如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国外普遍看法是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像中国、东亚经济体它的外贸盈余很多,外贸积累非常多就去买美国国债,压低了美国利息。因为利息太低了,就导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2008年之前很多人想这可能有危险,认为东亚经济体应该减少外贸储备,不然会引起很大的世界的困难。我个人03、04年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我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人有一句话,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当然我们是想解决世界的问题,我们想世界有一个更和平、更稳定的发展环境。从国外理论来看,它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问题的原因就是这样子,我这本书想对这个进行探讨。

主持人:你这本书提到一个比较核心的看法,如果西方很多学者把问题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从贸易失衡、巨额外汇储备,你这里提到要回到美国本身,美国金融监管过于放松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的持续,因此当时也有人说林先生作为发展中国家来的一位世界级经济学家,你是否站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角度反过来去过批驳,还是觉得这个观点,为什么你发现了西方很多学者看法当中的偏颇之处,他们分析你觉得最站不住脚的地方是什么?

林毅夫:首先我作为一个学者自己有一个思考,我并不是说作为一个中国学者为中国辩护,我前面提到对症下药。确实在2008年之前,东亚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外贸盈余、外贸积累非常快,当时国际上有三个说法,说为什么东亚经济体外贸盈余那么多,一个说法是东亚经济体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第二个说法是东亚经济体在97、98年金融危机后吸取了经验教训,如果外汇储备不够多可能遭受投资攻击,出现经济金融危机。因此就要多积累外汇,多积累外汇就要多出口。第三个是说人民币外汇被低估,造成中国出口非常强劲。这三个说法如果写成理论模型,有这样政策的话,可能外贸盈余会多、外贸积累会多。但是仔细想,东亚经济体并不是2000年采取出口导向政策,东亚经济体从50、60年代就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

林毅夫:这个政策已经推行了超过半个世纪,但是2000年之前东亚经济体出口很多,进口也很多,贸易基本是平衡的。而且像韩国还是贸易逆差,并不是说出口导向政策必然导致贸易盈余增加。所以第一点我把它否定了。第二点,你说东亚经济体确实在2000年后贸易盈余增加的非常多,第二个假说是事物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了解那一段时间也有一些经济体像日本、德国它的货币是储备货币,并不需要自己积累外汇来防止这些投机者对他的货币攻击,但是他们贸易盈余增加的速度、幅度跟东亚经济体增加的速度、幅度是一样的,所以必然还有其他原因造成这些不需要用增加出口盈余来积累外汇的国家的外贸盈余增加以及可能需要的这些国家外贸盈余增加,必须有其他原因。第三个讲中国人民币币值低估。最早提出来是在2003年,2003年每年国际上都在炒说中国人民币币值太低,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也是美国的说法。但是2003年的时候中国外贸盈余只有255亿美元,1998年的时候中国外贸盈余有470亿美元。1998年是东亚经济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币没有贬值,当时大家说中国人民币是高估的,怎么到2003年外贸盈余减少了,变成人民币币值低估呢,这两个是矛盾的。而且在2003年以后中国外贸盈余比较多是2005年以后的事,2003年还相当小。中国外贸盈余增加非常多的时候,很多跟中国竞争的国家,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它的外贸盈余应该减少,但是他们的外贸盈余也是增加的,所以这也是矛盾的。我当时对共识提出质疑,并不是我是中国经济学家,维护中国利益。我们要防止问题发生,必须要了解问题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主持人:你引入了一个关于美联储角色分析的纬度,提出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国家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美联储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制定的机构,他所承担的国家责任以及上面临的国际责任的反差,在金融危机当中你分析美元地位、美元角色的纠结,它造成什么后果?

林毅夫:这就要回到问这场危机是怎么产生的。我想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从8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放松金融监管,允许金融机构高杠杆运作,增加银行贷款,降低利率。从80年代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尤其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照理说美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箫条,但是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用一种非常基金的货币扩张政策在18个月当中把利率从6.5降低到只有1%,在低利率状况下更鼓励很多投机性的投资活动,所以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就上涨非常快。美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非常快后,再加上金融创新,允许美国老百姓把房地产价格上升那一部分套现出来支持消费,所以有过度消费,美国一般老百姓90年代的时候负债占可支配收入是70%,到06、07年增加到130%,过度消费。再加上2001年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这样美国才会出现贸易不平衡。其他国家如果贸易不平衡可能一两年就维持不下去了,但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也就代表他可以用印钞票方式来支付它的贸易不平衡,才会造成贸易国际收支不平衡积累这么大,持续持续这么长。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就变成美国危机、变成世界危机。

主持人:关于原因的分析我想我们今天回头再看五年前这场危机,我想也许林老师的分析几年前就开始形成分析框架,能够给我们更多启示。我们之所以回述这个原因是想引出第二个问题,关于危机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走向复苏,林老师在书中提到跟其他主张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当时很多人认为应该适度紧缩开支,适度控制汇率波动,但是你提到最核心的问题是反周期的,进行全球协同、进行解决瓶颈问题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个思路的来源有人说这是凯恩斯主义在新时代的翻版,您用了一个词叫超越凯恩斯主义,怎么理解超越凯恩斯主义你的方案中的体现?

林毅夫:从两个方面回答,一个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作为世界银行官员有这个责任帮助发达国家度过难关,当时判断这场危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果是短期的,政府做的事无非就是维持社会稳定,这是应该有的政策。如果是长期的话,失业率会维持很高,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税收减少,政府负债积累更多。既然政府要负债,你就要想把这个债到底花事业救济好还是作为长期投资好,当时讨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短期危机,因为从二次大战后,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危机一般只有三个季度,像2001年那场危机只有一个季度。因此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短期危机,但是根据我当时的研究,认为在泡沫破灭之前发达国家有这么长期的繁荣,它的产能增加的非常多,这可能是一个长期危机。既然是长期危机就应该采取第二种办法,也就是说应该把政府为了解决失业救济的这个开支变成有效的投资。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