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诠释曹禺先生名著的一次大胆尝试

作者:易之发布日期:2015-11-10

「易之:诠释曹禺先生名著的一次大胆尝试」正文

重庆市川剧院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原野》改编的川剧《金子》,最近在文化部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中,作为开幕式的演出剧目在北京亮相。这部独具特点和魅力的改编剧目,给首都舞台带来了绚丽的色彩。

《金子》不失为戏曲舞台上一个成功的作品。改编者选择了原著中仇虎的恋人金子作为该剧的主要人物并以她的名字作为剧名。这一主要人物的改变,是改编者对原著的重要诠释。他把现代人们的同情和关怀,引向了受封建伦理道德压迫最深重的妇女身上。同时,又以现代人的艺术审美观发掘出原著已蕴含的另一积极因素来着力表现金子的命运轨迹。在不失原著意蕴的基础上再现了话剧《原野》金子般的理想光辉。

应邀担任《金子》艺术指导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郦子柏认为,川剧《金子》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剧的二号人物金子改变为一号人物,将一部复仇戏改编成感情戏,更主要的是使原剧的思想高度得以升华。《金子》着力刻画了四个主要人物的心态,金子的“走”、仇虎的“杀”、焦母的“揪”、焦大星的“留”。善良、追求真爱的金子试图阻止仇虎杀害焦大星,总是主张与仇虎两人一走了之;报仇心切的仇虎一定要“子报父仇”,坚持要杀无辜、懦弱的焦大星;焦母为了保全自己家庭,一直在揪逃犯仇虎和金子这对偷情男女;爱妻如命的焦大星总是百般挽留并不爱他的金子。

“重新诠释”此剧,人物关系的改变,使全剧的矛盾冲突、戏剧情节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曹禺的《原野》,着重描写仇虎为报两代冤仇、痛苦抗争以致人性扭曲。川剧《金子》则从不同角度,发掘出金子在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中,对复仇方式的不赞同,着力表现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一个女人善良人性的崇高。该剧改编者,国家一级编剧隆学义在谈到将原著的主线降为次线,让仇虎的复仇退居次要,把金子矛盾痛苦的生活升为主线的改编意图时,颇为感慨。他说,现实生活中无辜的人互斗现象很普遍,很不值得,给人带来很多痛苦。他想通过剧中人物的冲突来呼唤人间的宽容,呼唤人性的复归。他着力刻画情感纠葛中女性的不幸,也是基于他对于女性极深的同情心理,他认为,世间女性的苦难是男性没有的。

川剧《金子》不仅在剧本改编中创造性地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改编本如何达到戏曲化、川剧化、地方化方面,也走出了一条新路径。《金子》按“一线到底”的戏曲结构,并将语言高度诗化,突出了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同时,它以戏曲虚拟为特长的表现空间,运用了大量的唱段来揭示人物内在情感,以简练的形象语言来表达人物思想,并着意安排载歌载舞的场面来烘托气氛。使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川剧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在表演艺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比如,改编者充分利用了川剧高腔中帮腔这一艺术特点,从第三者角度来渲染人物复杂心态,多侧面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编者为展示戏剧冲突,揭示人物内心矛盾,在第四场戏中,当仇虎和焦大星喝酒后,焦大星在醉态中运用川剧特技“变脸”,使仇虎把焦大星错认为是焦阎王,从而激化了仇虎复仇的情绪。当金子劝阻心态扭曲的仇虎不要杀死焦大星时,仇虎又借川剧技巧“藏刀”的表演掩饰了他杀人的工具。这些传统的川剧艺术表演,使剧情扑朔迷离,引人入胜。而它又完全是在剧情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川剧艺术特有的魅力。

曹禺的《原野》写的是发生在北方的一个故事。川剧改编者则将此戏的地方背景换到四川。将剧中的舞台美术、服装道具完全川化。这一改动,更使全剧充满了生活情趣,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倍感亲切,回味无穷。

《金子》由国家一级导演胡明克执导,著名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沈铁梅主演。这也是重庆川剧院第三次进京演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