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红色词语”的勃兴和流变

作者:钱钢发布日期:2016-11-17

「钱钢:“红色词语”的勃兴和流变」正文

“红辞年代”

就某一类型语词的孕生方式、传播烈度和对社会发生的影响力而言,1956―1969年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年代。

这个历史单元之前,中共革命史上曾出现过诸多红色词语(如“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但没有一个时期能如1956―1969年堪称“红辞年代”。即使这个历史单元之后仍然有过景观各异的“红辞现象”(“全面专政”之类),但“红辞年代”顶峰过矣。1956―1969年,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遭逢的历史课题,国际环境的制约和刺激,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以报纸和广播为代表的传播工具的进步,这一切条件的综合,催生了“红色词语”的急速繁衍。而“红辞”的盛行,对社会政治文化的走向发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对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词语”勃兴和流变的轮廓。

中共各级党报党刊都曾为”红辞“的传播奋力驰驱,而《解放军报》一马当先。它反证了1956年后的一个微妙现实:毛泽东不喜欢一个时期的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而60年代林彪主持军委工作后的《解放军报》却越来越受到毛的青睐,成为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的阵地。林彪对《解放军报》曾直接间接地做过76次指示。毛泽东在1964年应贺龙请求为《解放军报》题写报名,还为《解放军报》理论专栏《思想战线》题字。《解放军报》作为一份普通公民不得随便订阅的内部报纸,60年代发行量一路飙升,到文革竟高达近200万份,和《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并称“两报一刊”。1966年,毛泽东、江青派女儿肖力(李讷)到《解放军报》,1967年26岁的肖力夺取《解放军报》领导权,直接控制该报1年6个月。毛甚至亲自批复过肖力关于《解放军报》宣传要点的报告,并要《人民日报》参照。

在文革发生前的1956年到1965年间,《解放军报》上传播强度注2居于高位的有“资本主义”和“三面红旗”(包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两个词语。它和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与毛泽东提出的超常规战略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线密切呼应。各年度的强势红色主题词如下:

1956年:“(反)官僚主义”(137)。

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39);“(反)官僚主义”(312);“(反)资本主义”(396)。

1958年:“三面红旗”(2816);“(反)资本主义”(472);“共产主义”(1497);“(反)教条主义”(489);“政治挂帅”(350)。

1959年:“三面红旗”达到该组词语传播强度的峰值(3070),当年军报文章总量为12909篇,平均每4篇中就有1篇使用该组词语。“(反)资本主义”(473);“共产主义”(1212);“政治挂帅”(305)。

1960年:“三面红旗”(2130);“(反)资本主义”(423);“政治挂帅”(397),“政治挂帅”达到该词传播强度指数的峰值。

1961年:“四个第一(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355);“调查研究”(839),为该词强度指数峰值;“三面红旗”的指数虽大幅下滑,但仍居高位(1280)。

1962年:“调查研究”(432);“三面红旗”(690)。

1963年:“阶级斗争”(556);“(反)修正主义”(496);“四个第一”(417);“调查研究”(314);“(反)资本主义”(387);“三面红旗”(574)。

1964年:“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331);“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360);“四个第一”(625);“阶级斗争”(791);“(反)资本主义”(358);“(反)修正主义”(469);“调查研究”(379)。

1965年:“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407);“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736);“突出政治”(746);“阶级斗争”(538);“(反)修正主义”(411);“一分为二”(365)。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红色词语”,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红又专”“兴无灭资”“(反)和平演变”“思想革命化”“接班人”“大公无私”“共产党员的修养”“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反)主观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伟大领袖”。而文革时期的强势词语“(反)复辟”“世界革命”“精神原子弹”,这一时期也已初现端倪。

如果说,在1957年“反右”运动前的“红色词语”,鲜明地带有中共八大的印记,那么,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则使流行政治词语出现了游离甚或叛离中共八大路线的转折。这一时期的若干词语,对于一系列在60年代不断膨胀,直至文革时期达到巅峰的“红色语词”具有“源代码”意义:对领袖和领袖思想的颂扬之辞,突破了八大的节制;“政治挂帅”“又红又专”,实际上是“突出政治”“精神原子弹”的滥觞;对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日趋激烈的表述,为后来从反帝、反修,到反“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类“八亿人民,不斗行吗”式的斗争词语,搭建了步步升级的平台;而“大公无私”“兴无灭资”则分明是“斗私批修”“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先声。

但是,1960年之后,有若干强势政治词语,在1961年和1962年强度持续下滑,到1963年状态又一起回升,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红辞小冰期”。这一耐人寻味的图形,透露出“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失败后被迫退却情势和中共党内斗争的复杂信息:

文化革命,是红色词语的“井喷期”。“高举”“紧跟”“阶级斗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平演变”“无产阶级专政”“兴无灭资/灭资兴无”“顶峰”“活学活用”“最高(最新)指示”“三忠于”、“四无限”等词语,如洪水滔天。以下列五个词为例――

每个”红色词语”都有自己的历史。一些“红辞”昙花一现;一些红辞由盛而衰,另一些以顽强的生命力跨时代存活。许多红辞异形同义,概念反复,如对领袖的颂扬之辞。另一些却在不同时期同形异义,名实关系复杂费解,如“发扬民主”。对它们的一一考证和解读,对梳理“左”倾政治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词语”中的“政治”

“红色词语”中的“政治挂帅”“四个第一”“突出政治”等,都表述了“政治”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在流行于社会的过程中,“政治”一词事实上等同于“思想”“精神”,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的力量。但1949年执政以后,对经济规律、人的利益需求开始重视。军队告别战时共产主义状态,实行薪金制和军衔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甚至提醒“要防止不适当地强调政治工作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的倾向”。注3

1957年的“反右”,批判了“右派”对“政治挂帅”和“又红又专”的“攻击”,“红”成为一种立场。对人的精神作用的更大张扬,始于“大跃进”。中共八届二次会议号召:必须实行“政治挂帅”,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提倡共产主义的崇高风格,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注4

1958年9月,张春桥在上海《解放》杂志发表《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注5一文,攻击现行工资制度,批判按劳分配,鼓吹“政治挂帅”。

“大跃进”的失败,使人们对“政治挂帅”进行反思。彭德怀在他因言贾祸的“万言书”中给予尖锐批评,“在这些同志看来,只要提出政治挂帅,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记了政治挂帅是提高劳动自觉、保证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庐山会议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后,政治的地位上升。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1959年接替了彭德怀的军内职务。他在1960年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胜利的基本因素还是人民群众,还是广大官兵,还是靠军队中间的政治挂帅,政治工作,还是靠勇敢,还是靠政治,这可说是一切因素中间的主要因素。”

1960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在这次会议上林彪提出了著名的“四个第一”,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