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耀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

作者:乔耀章发布日期:2015-04-29

「乔耀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正文


一、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次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党的十六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后来在关于党章修改和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都贯彻了这个思想。从此以后,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术语中又创新了一个鲜活的概念,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此前一直广为使用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

然而,究竟什么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有的认识并不是很完整准确的。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认识认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这种理解和认识是对的,但要注意避免片面性,为此,有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是如何理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我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一般与特殊之别。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按照列宁的定义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可称为"原来"的或"本来"的马克思主义,或称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它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有指导作用。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被他们的拥护者、继承者所坚持并发展的思想、理论,这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战友、学生以及在他们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尤指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两大部分;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了各自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多样性,或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特殊",它对各民族国家都有相互启发和借鉴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我们应当关注并研究被传统观点所忽视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也在不同程度上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同社会主义国家相联系;第二,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原来或现在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尤其在我国表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狭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般")并不等于作为广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多种具体化、民族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广义的、具体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总和既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一般"。所谓小于的情形一般是指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马克思主义中涵盖的丰富的理论内容,还没有完全得到现今世界各国的有限实践的检验,所以仍然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开拓新的实践,进一步检验马克思主义;所谓大于的情形一般是指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增添了新的内容,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无限生机与活力。这两种情形都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这就涉及关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按照我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多层面、多领域的大历史科学,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和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两个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证有不同的理论层次,具有高度超时空的抽象性,属于应然层面;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有不同的实践场景,只能从具体条件出发,属于实然层面。同样的理论论证可以指导、作用于不同的丰富多样的实际运用,而某种暂时的具体的实际运用模式的成败不足以完全检验、证明其理论论证的正确与否。所谓"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要强调的问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这门大历史科学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一脉相承性,但是,并不是特定历史时空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都能够与时并进,都能够"发展着"的。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他们的有些思想观点由于受历史的和认识的局限是不能"发展着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其一,《宣言》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其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其三,个别结论和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 。所以,只有那些能够随实际运用的条件为转移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及其后继者们的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原理,才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作为用于指导我国新的实践的基本理论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和主要是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还应该理解为是发展着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列宁主义,发展着的毛泽东思想,发展着的邓小平理论,发展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这样理解,才能防范理论宣传上的片面性,用作为完整形态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确保和证明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相应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最新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也还是要处于"发展着的"境界。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着、实践着、发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等等,它们将从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外延的不断拓展方面把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更为贴近现实政治生活实际的宏观的整合境域。

二、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政治学随改革开放后恢复以来,经过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据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不完全统计,单国内公开出版的政治学教材,就有93本,其中叫《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就有4部;在翻译出版的24部国外政治学书目中有一部英国学者米利本德著的、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我国的政治学研究现在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目前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本文的论题是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用语引申而出的,主要论述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的政治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首先和主要的分别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理论、列宁主义中的政治学理论,毛泽东思想中的政治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政治学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政治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共产党宣言》,《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他们论述的政治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的本质、政治与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特别是关于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包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内的所有人的人类解放的问题。列宁主义的政治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及列宁晚年的"政治遗嘱"等著作中,列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说,并把他们的政治理论开始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政治,集中表现在:从"说服俄国"到"夺取俄国"再到捍卫和巩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从政治的经济到经济的政治,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列宁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十月革命为界,以前侧重于对帝国主义的理论分析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论述;以后则侧重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新的政治问题的探索。列宁主义中不仅有关于理论论证的政治,而且有关于实际运用的政治。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新纪元。毛泽东思想中的政治理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论述了政治的最基本问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政治理论基础,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开了先河。邓小平理论中的政治理论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上展开的,其主要思想集中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关于"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国两制"等问题的论述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政治理念,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这个主题展开的,非常突出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非常突出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执政能力的建设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这是中国当下政治建设的根本。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政治理论问题的论述,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政治理念本来就是发展着的,充满了政治哲理和政治智慧,成为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的政治建设新的实践,最根本的就是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大将我国现实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新问题概括为九个方面,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来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政治建设的新的实践,我以为要深入思考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

第一,政治及政治的层次性问题。

首先是关于政治的一般:什么是政治?政治同经济、文化的一般关系怎样?在关于政治的林林总总的界说中,邓小平认为政治就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 。对于我国来说,政治对内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外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政治是介于经济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脱离政治的经济和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是中国政治:这是政治的特殊、政治的个别,它同外国或别国政治有哪些共性和差别性?突出差别性主要是强调要从中国的政治国情出发;突出共性主要是强调中国的政治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大道。再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它有别于历史中国的政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别是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它有两个修饰语,一是中国特色,二是社会主义。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研究它同新民主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的政治的关系,研究它同资本主义政治的关系。愈是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就愈是要勇于和善于处理好社会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政治的关系。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