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生平

  曾公亮于宋咸平二年出身于名宦世家,泉州人,宅在三朝铺,楚国公刑部郎中曾会次子。公亮少时很有抱负,且器度不凡,为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乾兴元年(1022年)受命奉表晋京祝贺仁宗登基。仁宗授予大理评事。公亮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斜封,未赴调。

  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授越州会稽知县。六年(1028年)他治理镜湖,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湖边民田免受水涝之苦。数年后,晋升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作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诰兼史馆修撰。

  庆历八年(1048)仁宗下召求言。曾公亮上疏条陈六事,都是针对当时积弊所发的改革建议。由于政绩卓著,因而得了宋仁宗的器重。皇祐三年(1051年)升翰林学士;嘉祐元年 (1056年)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曾公亮支持过王安石变法,引起了杨绘、滕甫等保守派的不满。宋神宗问曾公亮,王安石闻名先朝,屡召不至,是真有病吗,还是有所要托呢?曾公亮回答:“王安石确是辅相之才,必不欺罔!”宋神宗乃下诏任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熙宁四年(1071年)起判永兴军。元丰元年(1078年),公亮逝世,神宗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谥“宣靖”,神宗曾赞扬说,“公亮谨畏周密,内外无间言,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方汉张安世。”葬于河南新郑县,墓址在今河南新郑市八千乡辛庄村南一华里处,其墓冢与“重修曾坟寺碑”尚存。墓碑为宋神宗亲笔:“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被列为功臣,绘像张挂于昭勋崇德阁。《宋史·曾公亮传》和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都赞美他“所至举职,皆有能名。”

  曾公亮的父亲当过刑部郎中,曾公亮自己的儿子曾孝宽又当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曾半朝”或“一门四相”。

作者介绍

曾公亮 曾公亮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hi.hzsp.cn/wenzhang/5623.html

曾公亮的诗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