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文化冲突:社会心理与文化政治问题」正文
美国电影《Crash》(撞车,2004)堪称一部熔铸了浓厚社会心理学和文化政治学色彩的阐释性电影,它发行11年了,从世界政治和一般社会状况的视角来看,越来越证明它通过艺术形象所揭示的问题,是经典而深刻的,发人深省。严肃的探索电影需要而且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温。宜乎其获得200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剪辑三奖。优秀的好莱坞电影的确能够以错综复杂的叙事来表现深刻的人性问题、社会纠结冲突的状况和探索人类文化的复杂矛盾。我喜欢反复看这样的电影,因为我处身于一个多元文化境地的宪政澳洲。
一、隔膜与误会,傲慢与偏见
仿佛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在短短的36个小时内,一场意外的撞车事件把生活在洛杉矶素昧平生的一群人推入了多米诺骨牌式效应的情绪深渊中……
“撞车”不过是多元文化冲突的象征意象。影片里撞车的场面不多,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一共三次。全片主要讲的是各种不同文化、种族的人在冲突,在误会,在报复,在发泄偏见。于是悲剧连环重叠。
这是一部由很多“碎片事件”与巧合偶遇的人物关系与文化冲突主题线索贯穿链接生成的“撞车结构式”之电影。多个“碎片事件”是一个个同质异构的横断面,人物关系是情节的关联线索,文化冲突主题则是串联所有“碎片事件”的灵魂。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隐秘的社会学因素,那是多数人不会注意到的人性因子:每一个人在各自生活命运存在处境中所遭遇的难题、困境和自身焦虑。它们是文化冲突隐性在场的配角,既像添油加醋的助燃剂,也像趁火打劫的小偷,给文化冲突事件增加了不光彩的力量。习惯观察和思考的观众,必然善于精细分析此种附加推手的文化因素。――再强调一点:人性之中永远隐藏着互相误会和隔膜的因子,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了解和理解已属困难,何况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族群之间!
断片一:地区检察官白人里克与娇惯的妻子简被两个黑人小伙儿用枪指着头,无奈地看着他们抢走自己心爱的SUV座驾。回到家之后,余惊未消的里克和简雇用了墨西哥锁匠丹尼尔,为他们家所有的门换上新锁,以免再遭遇到被窃被劫之类的恐怖经历。简无意中瞥见丹尼尔的文身,她断定丹尼尔也是黑社会分子,会私配许多的钥匙卖给同伙,实际上,丹尼尔只是在勤劳努力地生活着,有着可爱漂亮的妻女……
断片二:那个换锁工墨西哥人丹尼尔的女儿很害怕被子弹打中,晚上也躲在床底下睡觉,父亲给她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给她穿上一件天使的衣服,就可以避弹。墨西哥人去给一个波斯裔老头法赫德换锁。波斯老头的小店总是给人偷窃。墨西哥人说,锁换好了,但是主要是门的问题,要换门,波斯老头认为墨西哥人在讹他的钱,结果墨西哥人换锁的钱拿不到,气愤地走了。第二天,法赫德发现商店被人闯入捣毁,墙上涂满了仇视阿拉伯人的字句。保险公司认为是法赫德拒绝换门而导致被盗,拒绝赔偿。那家商店是法赫德的所有家当,他满腔悲愤无处发泄,更加坚信是锁匠与黑帮有所勾结,因为昨天一阵争吵之后就找人报复。于是他转而将全部的怨恨,归到锁匠丹尼尔的身上,拿起枪就去找墨西哥人算账,墨西哥人的女儿扑过去护卫着父亲,波斯老头开枪了,墨西哥人和他的妻子看着女儿中枪,悲痛欲绝……可是,奇迹出现了,女儿安然无恙。原来当初波斯老头去买枪时,因为不通英语和店主发生了冲突,结果买回来的是空包弹。他从狂怒中清醒过来,却不知道是空包弹救了他,以为是上帝在拯救他。
断片三:白人警察莱恩在执勤时看到前面一辆林肯车里的黑人女人克里斯廷在给一个黑人男人口交,喝令停车检查。正在兴头上的黑人女人不以为然,加上喝多了酒,于是对着白人警察说:“你看到白人女人在为黑人男人口交你才应该气愤。”这个正被情欲膨胀得坏了脑子的黑玫瑰,无端被干预中断了性的享受,大约轻佻的天性里带着混搭了潜意识中对白人的敌视情绪,忍不住就向警察挑衅了。于是惹怒了白人警察,即以深夜对可疑人物进行搜查为由,对她实施全身搜索,在她的身上摸来摸去,从肩部到乳房,顺着腰线到丰满的臀部,在她的臀部和两腿之间直摸到私处。警察无疑是在发泄着他接受到的挑衅所引起的愤怒反弹,并夹杂了莫名其妙的蔑视和厌恶情绪,而并非是下流的调戏。黑玫瑰此刻双眼饱含着屈辱和痛苦的泪水,簌簌滚下来,他的丈夫只能忍气吞声地道歉,以获取警察的释放。回到家,黑人妻子对着丈夫如火山爆发般大发雷霆。
后来的某一天,这个黑人女人撞车被压在车里,生命危在旦夕,来抢救她的就是这个侮辱过她的白人警察莱恩,她歇斯底里地叫喊,恐怖地加以拒绝,汽油淅淅沥沥地流下来,但是白人警察非常镇静而温和友善地好言相劝,把她从燃烧着的快要爆炸的汽车里拖出来,使她死里逃生。黑人女人带着新的眼光在看着这个白人警察。一种温柔感激与不可置信的感觉,夹杂着异族文化的隔膜打量之复杂心理,在这个特别漂亮的黑人女子的灵魂里回荡。
人的情感反应是由现场情境触发,而经由性格主导之路径依赖演绎,再加上文化集体无意识的暗示,还会参杂了这段时期个人生活背景下的情感情绪积累,而逐渐生成一种复杂的不能自已的心理状态。
断片四:就是这个白人警察莱恩,因为自己的父亲撒不出尿,非常痛苦,每天晚上他为父亲的痛苦而苦恼,但是他父亲给医生看了一年,还是治不好。他要求医疗主管改换另一个医生,但是健保局主管莎妮可很冷淡,总是拒绝,任凭他如何的请求,就是不肯在程序上破格给予他父亲方便。莱恩失望愤怒之余,从对方的名字得知她是黑人,乃以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出言讥讽,两人结下梁子。原来莱恩的老父为人慷慨,在黑人还遭受普遍歧视的年代里,便已在他管理的工厂内给予黑人劳工平等待遇;然而时移世易,这样一个乐于帮助少数族裔的善人,后来却在政府旨在补偿少数族裔的积极政策下,受到政策性的排挤而失去他自己的工作,陷入贫病交加的凄惨境地。看见老父凄凉的晚景,莱恩逐渐对于受惠于不公平政策的少数族裔,衍生出一股不平的愤慨。
白人莱恩对黑人整体的偏见,是某个具体的黑人之不当表现引起的,也带着历史错置背景的不幸反应,由此激发了他对生活渐渐充满了恼火。――结果他郁积的愤懑借机就在那天深夜向着黑人女子克里斯廷发泄了。
断片五:影片从头至尾的视角主角是一个黑人青年,对白人占统治地位的状况感到非常敏感和愤怒,于是一直在采取报复的犯罪行为,他的同伴是一个非常天真善良的黑人小伙子,是检察官的弟弟,被他连累,最后逃跑离开了这个伙伴,却在路上遇上了一个白人年轻警察在开车,于是搭上了顺风车,当他看到车上有一个和自己喜欢的人像模型一模一样时,就开心地笑了起来,并且要从口袋里拿出来,想给警察看看。可是年轻警察以为这个黑人想掏枪,他对这个黑人的笑非常反感,喝令他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可是这个黑人没有听从命令,结果被警察开枪杀死。令人伤心和懊恼的是:这个白人年轻警察一直反对对黑人的歧视,就是他反对自己的伙伴警察莱恩侮辱那个黑人妇女,可是却是自己误会开枪杀死了一个善良的黑人小伙子。
就像暴躁的简呼喊的那样:“我一直很愤怒,但却不知为什么!”踯躅于种族、阶级、生活、命运漩涡之中的人们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愤怒的理由,平静的日常生活表面之下始终煨炖着不幸与冲撞。
二、从愤怒发泄到厌恶性敌视再到极端化的攻击
有人如是评价这部电影:“它将人与人之间的歧视行为刻画得淋漓尽致――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伤害了他人,每个人既是恶人,又是善人,但无论害与被害,善于不善,都在文化的大熔炉下变成非善非恶的人。警察、店主、锁匠、抢劫犯、医生各色人物都成了洛杉矶的种族问题的缩影,看完以后,真让人想说一句:这就是美国,这就是洛杉矶,一个流淌着多重文化血液的地方。这部电影,会让你看到赤裸裸的歧视行为,看到被不同文化浸染的人们如何在不理解中走向毁灭,又在相互理解中得到重生。”
人类噢,你们是多么的以自我为中心又多么的自我傲慢,你们是多么的不能沟通又是多么的容易误会,你们是多么的情绪化又多么的不善于、甚至来不及讲理,你们的内心有那么多的自以为是,不满,偏见,厌恶,愤怒,憎恨,于是总是对别人发泄和敌视。
这部电影具有非凡而深刻的真实性:它把一般人类中的误解、利益冲突、妒忌心等等人性劣根性,与具体特殊情境下不如意的事情所引发的激烈情绪心态,再加上多元文化背景中不同种族之间的隔膜和偏见,通通交集在具体的事件或场面中,使人无法简单判断,究竟这是种族歧视,还是社会情境里“他人即地狱”的人际关系演绎。其实,出色的艺术作品,需要表现的就是由多因和诸种条件、并且是渐缓积累的社会问题之情节过程。生活就是由无数不同性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细节互为因果地扭结成麻绳一般的刺激反应性过程。
我们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