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从IP“热”反思原创力的衰竭与重建

作者:赵晖发布日期:2015-12-22

「赵晖:从IP“热”反思原创力的衰竭与重建」正文

导语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思维和资本深刻影响着传统影视创作的各个环节。传统与现代、资本与艺术等多方观点不断交锋碰撞,影视文艺价值观念亟待重构。今起本版推出“‘互联网+’时代的影视文艺价值重构”系列文章,邀请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5年岁末,影视产业对IP的争论再掀高潮,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关于“给编剧指出一生路”的言论,成为众编剧的众矢之的。

IP本是指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但在当下中国的影视产业,IP主要指向了文学小说,尤其是网络文学小说。

近年来,随着《失恋33天》《甄传》等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IP影视剧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何以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盗墓笔记》《琅琊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IP版权买卖越来越红火,购买价格呈几何数积般增长,有的甚至突破2000万元的天价。据统计,2016年已知的IP剧多达34部,同比增长127%。值得深思的是,虽然IP概念不是中国独有,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如当下中国的影视业这般追捧IP,乃至达到疯癫的程度。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层问题,亟待从业者的省思和匡正。

“互联网+”时代

商业思维带动IP改编热

近年来,网络剧发展呈井喷之势。

在2007年至2013年七年时间里,我国制作上线网络剧仅169部,2345集;

到了2014年,一年就制作上线网络剧205部,2918集;

2015年截至9月份,上线网络剧247部,4445集。

2007年至2011年间,一部网络剧的平均制作成本每分钟仅600元左右,2014年这一数字已达平均每分钟1.5万元,2015年随着超级大剧的诞生,制作成本平均值被提高到每分钟3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少有5部投资在5000万元至上亿元的“超级网络剧”拍摄。在众多网络剧作品中,IP剧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爱奇艺从首推《盗墓笔记》付费观看模式开始,截至12月1日,其VIP用户已达1000万。该剧仅上线22小时网络播放量就破亿,点播量累计突破20亿次。

IP积累的高人气保障了IP剧在网络平台上的高点击率,从而带来广告和付费的丰厚收益。

在利益的诱导下,本是近亲的网络剧与网络小说一拍即合,共谋利益。随着网络剧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网络剧制作方加入IP的争夺战中,从某种程度上助燃了IP这股虚火。

2015年电视剧播出平台由原来的“一剧四星”改为“一剧两星”,电视台的购片价格并没有由此提高,严峻的供求现实给积重难返的制作业带来考验。

而视频网站凭借自身的延续性和开架式观看方式成了电视剧播出的新势力,充当起缓解资本压力的“第三颗星”。

IP剧《琅琊榜》电视端的平均收视率不到1,而网络播出量超过82亿,最多一天播放量突破4亿,视频网站平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作为视频网站的主力受众,网生代对IP情有独钟,为IP影视剧贡献高点击量。

比如,排在点击率头三名的《琅琊榜》《花千骨》《云中歌》均是来自IP改编的作品。这一数据成为影视投资人决策的关键依据,对视频网站购剧资金的流向产生决定影响。影视制作公司为迎合这一趋势,纷纷投入IP影视剧的购买制作之中。

2016年,乐视、爱奇艺、腾讯、合一(优土)四大视频平台将推出《翻译官》《锦衣夜行》《毕业季》《小别离》《诛仙青云志》《幻城》《锦绣未央》《秦时明月》《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大制作的IP剧,《幻城》投资甚至超过3亿元。

说白了,IP之争与视频平台的崛起、网络剧的盛行、大数据的应用息息相关。这早已不是单纯的创作行为,而是“互联网+”时代一场有关影视产业运作的商业营销行为。

原创能力衰竭

影视行业偏向IP借故事

分析影视业IP热的深层原因,是行业对原创的开发不够重视,导致原创能力下降。

原创力作为影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是对现有故事模式、技术方式的颠覆,也是对新故事价值的发现与重塑,还意味着对隐藏在艺术形态背后人类艺术审美共性、共同规律的多维度拓展。

近些年,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出现了重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抄袭与翻拍成风,猎情与艳情泛滥,雷剧烂片屡禁不止,低智商高颜值之作泛滥成灾,违背史实掩盖现实,以哗众取宠的媚俗气质吸引资本,绑架市场。

现实题材创作中,很多影视剧脱离生活实际,醉心于婆媳斗、职场斗、多角恋的重复叙事套路,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编剧的创作思路走进死胡同,他们放弃了对生活的真实表达,而对表现虚假浮华生活津津乐道,使影视产品沦为商品流水线上的娱乐产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观众越来越不愿为这种乏味空洞的故事买单,促使影视行业投资者将目标对准了故事类型较为多样化的小说资源。

资本过于狂热

文化秩序亟待扭转和匡正

网络小说版权被炒至天价,职业编剧的稿酬必然被挤压。已经支付高额版权的项目,一般很难再以同样的稿费聘请一流的编剧改编,这极大地影响了IP影视剧的品质。

IP热还导致梦幻、玄幻、魔幻等网络小说的主力题材成为影视创作的热门标签。

各种与“幻”沾边的影视作品背景架空时代,故事信马由缰,严重脱离现实,缺乏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这种影视剧扎堆涌现,必然影响影视创作的整体质量和未来走向。

不仅如此,当资本过于偏向有互联网大数据撑腰、以商业炒作见长的网络小说IP,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反而成为时代文艺的另类,编剧的原创也必然受到非理性排挤。

资本因势利导,信奉丛林法则。然而,思想与情怀终究是冷冰冰的数字和金钱无法代替的,影视剧作品毕竟不是淘宝店里的普通消费品,而是带有情感温度的艺术品。

如果在创作中将艺术探索和商业逐利本末倒置,艺术将黯然失色,影视剧就沦为网络粉丝经济的附庸品和娱乐时代的挣钱工具。

试想,一旦被资本绑架的文艺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创作者都醉心于虚幻的现实和有人皮无人性的表述,那么艺术和思想将面临严重危机,文化秩序也必然陷入混乱之中。到那时,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将走向何方?民族文化的复兴之路又将走向何方?

IP与原创的争论正是在讨论还要不要在故事中坚持创作者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深度。人类的思想需要传承,不能靠人云亦云的克隆,而是要靠带有独立人格的价值判断。

这种价值必须存在于有意义的故事中,蕴含在人性深度与温度的情节之中。对影视创作而言,无论是IP改编还是原创,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艺术创造力。希望对IP热的冷思考能匡正影视产业的不良之风,激发编剧的原创动力,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中国故事。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