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逊:《海瑞罢官》,尚未披露的史实

作者:李逊发布日期:2010-04-07

「李逊:《海瑞罢官》,尚未披露的史实」正文

◇江青破门而出

1963年2月,春节刚过不久,正是春寒料峭。江青裹着一身寒气,从北京来到上海。

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江青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她虽然挂着两个普通职务: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国务院文化部电影局顾问,但因为是毛泽东夫人,谁对她都十分尊重。

过去江青来上海,大多治病或休养,很少接触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偶尔外出,也很保密。每次她来,陈丕显、曹荻秋等上海地方负责人总要去看望,礼仪相待。但这次江青来上海却一改以往深居简出习惯,经常找人谈话或外出看戏。

以上是当时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30年后的回忆,写出上海市委领导人对即将破门而出的江青的感觉。〔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陈丕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江青是来进行“京剧革命”的。江青对陈丕显说,因她建议,文化部发出通知,准备1964年在北京举办京剧现代戏汇演。她要上海文化局组织人员,将《智取威虎山》和《海港的早晨》改编为现代京剧,参加汇演。

接待江青的一直是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1964年4月柯庆施患肺癌,手术后身体虚弱,往广州疗养。江青向柯庆施要助手,柯庆施向她推荐已经担任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的市委宣传部长张春桥。

据张春桥妻子文静后来回忆,江青提出要找几个人帮助她改戏。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先后推荐夏征农、石西民去,江青和他们谈谈,都不满意,结果都退回来了。后来叫张春桥去了。张一心一意扑在江青交给他的改戏任务上。江青很满意,两个人很谈得来,而且关系越来越密切。〔转引自未刊稿《上海文化大革命史话》,上海文革史料编纂小组1994年未刊稿。〕

1965年4月9日,柯庆施逝世。以后江青来上海就由接任市委书记的陈丕显接待。

陈丕显与江青关系原本一直不错,建国初期,江青有一阵来上海,就住在陈丕显家。自1963年以后江青来上海次数多了,陈丕显感到江青越来越难伺候。中央对接待工作有规定和标准,但江青对衣食住行十分挑剔,使接待费用无法压在中央规定标准线下。毛泽东得知,要求属下迁就自己妻子。一次,毛泽东很认真地对陈丕显承认江青有缺点有毛病,但又说:“如果超过标准、超过费用,我有稿费,就算在我头上,我来付好了”。〔引自《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陈丕显只能不看僧面看佛面,小心应付江青,不敢出纰漏。

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对江青的京戏改革非常支持,要什么给什么,还指定张春桥具体协助江青。张为江青记录和整理讲话,向剧团传达和贯彻她的意见。1963年12月,张春桥升任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仍全身心扑在江青的京剧改革上,得到江青欣赏和信任。

◇上海与北京的南北两个海瑞

1965年初,江青又来上海。此行两个目的,一是修改京剧《林海雪原》,后来成为“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二是物色人选批判《海瑞罢官》。前一个行动在党内高层公开,后一个行动则十分诡秘。

《海瑞罢官》是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毛泽东对海瑞作出赞扬后写出的一个剧本。剧中的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臣,生性耿直清廉,敢为老百姓讲话,因上书批评皇帝被罢官。

还是在1959年初,毛泽东在看了湘剧《生死牌》,因戏中有海瑞,毛于是将《明史・海瑞传》找来看。1959年4月间,毛泽东曾经几次讲话提倡干部要学海瑞,要敢讲真话。4月5日,毛泽东讲到明朝的海瑞批评嘉靖皇帝的故事:

海瑞写给皇帝的那封信,那么尖锐,非常不客气。海瑞比包文正公不知道高明多少。我们的同志哪有海瑞那样勇敢。我把《明史・海瑞传》送给彭德怀看了。同时也劝你〔指周恩来〕看,你看了没有?周恩来答:看了。〔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记录,转引自《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

毛泽东对海瑞的评价由文化部部长钱俊瑞向文艺界作了传达。一时海瑞戏在全国遍地开花,各个剧种争演海瑞。其中以上海和北京的海瑞最有影响。

上海的海瑞戏名《海瑞上疏》,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建议写的。周扬在毛关于海瑞讲话的几天后,在上海约见上海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和上海文化局戏剧处处长刘厚生,建议他们写海瑞戏。上海京剧院经过讨论,成立了创作组。剧本完成后,上海京剧院调集强大演出阵容,主要角色都由一流京剧演员饰演,周信芳任导演并饰主角海瑞。经当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同意,9月30日,大型新编历史剧《海瑞上疏》,作为国庆十周年重点剧目,在上海天蟾舞台首场献演。演出后好评如潮。周信芳又带队去北京演出,同样获得好评。

北京的海瑞戏由吴晗撰写。毛泽东提倡学习海瑞精神后,中共中央另一个宣传部副部长胡乔木,一回北京就去找吴晗,希望吴晗根据毛的讲话写文章介绍海瑞,吴晗便写了《海瑞骂皇帝》和《论海瑞》。1960年3月又写了新编历史剧《海瑞》,后改名《海瑞罢官》。1960年底公演后,毛泽东在家里接见海瑞的饰演者著名京剧表演家马连良,同他一起吃饭,请他当场清唱海瑞,还说:“戏好,海瑞是好人!《海瑞罢官》的文字写得也不错。吴晗头一回写戏,就成功了!”当晚,马连良就将毛泽东的这番话电话转告吴晗,吴晗听了非常高兴。〔引自虞云国《那桩关于海瑞的公案――读〈怀念吴晗〉》,上海《东方早报》2009年11月16日〕

上海、北京,南北两个海瑞,由南北两位最杰出的京剧表演大师饰演,成为全国同时期的海瑞戏中最有影响、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以上资料引自《南北“海瑞”引发的大冤案》,沈鸿鑫著,载于《世纪》2007年第1期,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

但其实,就在吴晗撰写关于海瑞的文章时,毛泽东自己提倡海瑞精神没有几个月,他对海瑞的态度又改变了。因为彭德怀在毛泽东让他看《海瑞传》后,真的以身试法当了海瑞。于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后,8月16日闭幕会上,毛泽东说:

现在听说海瑞出在你们那个里头,海瑞搬了家了。明朝的海瑞是个左派,他代表富裕中农、富农、城市贫民,向着大地主大官僚作斗争。现在海瑞搬家,搬到右倾司令部去了,向着马克思主义作斗争。这样的海瑞,是右派海瑞。我不是在上海提倡了一番海瑞吗?有人讲,我这个人又提倡海瑞,又不喜欢出现海瑞。那有一半是真的。海瑞变了右派我就不高兴呀,我就要跟这种海瑞作斗争。〔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的讲话记录,转引自《毛泽东传》〕

毛泽东的这番左派海瑞、右派海瑞的话,胡乔木很快告诉了吴晗,吴晗赶紧在自己刚写好的《论海瑞》一文中,加上一段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假冒、歪曲海瑞的话。

吴晗的补丁没起作用。1962年3月上旬,江青提出要看《海瑞罢官》,把戏调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演了两场。看后,让停演。剧团导演和演员都感到惊异,纷纷打探停演原因。过了好长时间,才传出消息说江青认为此剧借古讽今,影射现实,不准再演。

1962年9月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结束不久,江青去找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文化部4位正副部长陆定一、林默涵、周扬、齐燕铭,要他们对《海瑞罢官》开展批判,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当场拒绝,别的部长也都不同意。

江青又去找北京青年文艺评论家李希凡。李希凡50年代曾因批判《红楼梦》研究权威俞平伯《红楼梦简论》,引起过毛泽东注意,成为文坛新星。江青派专车将李希凡接到中南海,亲自和他谈了几小时,说应该注意《海瑞罢官》,这出戏有问题。但李希凡就是不接翎子。他后来对人说,他当时觉得江青将吴晗剧本和“单干风”联系起来太牵强。就不表态,装糊涂。〔引自胡锡涛《“南姚北李”与〈海瑞罢官〉批判》,载于2000年第9期《今日名流》,湖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

江青转将目光投向上海。

◇柯庆施与批判《海瑞罢官》

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是柯庆施。不过,此时的柯已身患绝症。他1964年3月底住进上海华东医院,4月20日做手术,6月初出院,7月14日晚饭后离开上海,坐火车去北戴河休养,9月18日离开北戴河去北京,10月23日离开北京去广州疗养,直至1965年4月去世,再也没有回过上海。〔这个日程表全部引自邓伟志著《如何评价柯庆施》,载于《党史纵览》2003年第9期,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以及庆施的女儿柯六六著:《爸爸的身影》,载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红星照耀的家庭》〕

江青找李希凡的时间,李希凡自己回忆是在1964年,有材料说,是在北京召开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表演大会演出期间。〔这个时间引自余焕椿所著《文革前的人民日报》,载于《百年潮》2004年第5期,中共党史学会主办〕大会召开时间是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而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回忆录中,江青告诉他,她在北京找李希凡是1964年下半年。两个时间吻合。由此可推江青是在1964年6、7月间找李希凡,未达目的,再找柯庆施,时间应该迟于6、7月。

江青具体何时找的柯庆施?1964年7月19日下午,毛泽东夫妻俩在北戴河登门探望病中柯庆施,见面时间半小时。同年国庆节,柯庆施在北京参加一系列国庆活动,10月23日离开北京去广州。〔这两个时间引自《爸爸柯庆施在上海的岁月》〕

由此可推,江青找李希凡遭婉拒后,再找柯庆施,应该是在北戴河或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时。不过此时柯庆施已经离开上海。

江青在上海找到姚文元。有人说姚文元是柯庆施推荐给江青的。已经不在上海的柯庆施如果推荐,也只能是提个名而已。

有回忆录说,柯庆施在北戴河修养期间,曾专门将张春桥叫去北戴河,交代张春桥“让姚文元全脱产,为江青同志写文章”。〔这是陈丕显的儿子陈小津所著《我的文革岁月》中说的,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陈小津在此文中还回忆说,这句话是当时在场的人记在笔记本上,文革结束后“主持审判的工作人员都看到过这句话”,但陈小津没有具体注明此话的出处〕柯庆施是否“专门将张春桥叫去北戴河”?据说,张春桥1964年夏天去北戴河,是因为谭震林夫人提出现代京剧不错,建议请毛泽东观看一次,于是让张春桥带队去北戴河。196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直至8月20日回北京。〔这个日期引自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毛泽东传》中的1349页和1355页〕7月17日和8月11日,毛泽东先后观看了《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后一个活动柯庆施也出席,陪同毛观看。〔引自《人民日报》1964年7月18日和8月11日新闻报道,不过报道没有说毛是在哪里观看的。〕

如果毛泽东是在北戴河看的戏,如果确实是张春桥带领演出队去北戴河,那张春桥去北戴河见柯庆施,应该是顺便而非专程,探望病中的上级,也是人之常情。而作为市委主要负责人的柯庆施,毛泽东夫人上门要求支持,又怎能推卸。江青的“柯老大力支持”之说,很可能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夸大之词。

即使柯庆施曾经要求张春桥支持江青批判《海瑞罢官》,柯的支持大概只止于此。因为柯庆施此时已经不再主持上海工作,甚至从此没回上海。身患绝症的他不可能再进行任何实质性参与。据跟随柯的机要秘书说,柯庆施离开上海去外地疗养,直至1965年4月去世,外出养病期间,从未接到过上海方面任何关于批判《海瑞罢官》的文件和电话;〔转引自邓伟志著《如何评价柯庆施》,载于《党史纵览》2003年第9期,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而且,《海瑞罢官》所谓要害问题“罢官”,至1965年才提出,彼时柯已去世多时。

当时,这种批判很多,连比吴晗地位更高的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杨献珍,也因其“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在挨批判。柯庆施即使支持,也只是以上海市委书记的身份,安排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夫人要求的事宜。如果说有什么超出共产党行事规则的地方,那是毛泽东让夫人越界插手党务,应该不予理睬,但柯庆施包括全党,无人敢这样做。

张春桥当时是市委分管宣传口的书记,具体负责批判《海瑞罢官》,从市委书记的工作分工来说,名正言顺。他与江青结帮是后来的事情。

张春桥认真完成江青交办的事,甚至还在办公桌上放了一套《明史》。当时曾使一些干部纳闷,张春桥怎么忽然对明史感起兴趣。

柯庆施逝世后,江青又找续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丕显。她对陈说,她在北京找李希凡,李希凡不接受,才来上海。她还说柯庆施对此事很支持,她要陈丕显也支持她。〔引自《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

◇柯庆施对张春桥上升起了关键作用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