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入世十年与未来十年的中国选择

作者:韦森发布日期:2011-04-26

「韦森:入世十年与未来十年的中国选择」正文

2011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十年。这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粗略地计算一下,这十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速应该超过10%。在过去十年里,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中国是如何快速融入全球化大潮中的世界分工体系的?中国的入世又对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已经高度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和大国博弈中的中国在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的走向如何?这些已变成了当今中国社会各界乃至世界诸多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前三十年计划经济实验,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的入世,已经把当代中国一步步引领到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国如何选择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在目前显得尤为突出和急迫。是沿着目前这种政府主导和统御市场的态势继续向前“自发演进”从而渐进生成一个人类历史上独特的“中国模式”,还是深化经济与政治改革从而走向一个良序法治下的文明市场经济秩序,这似乎是摆在当今中国面前须得选择的两条道路。面临着不得不做的选择,世界各国正在瞩目着中国,中国的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十三亿多国人未来的福祉,也会影响着未来的世界走向,影响着人类社会在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政治、外交尤其是社会制度的选择和大国之间的经济与政治的博弈。胡舒立在谈到这本书的主旨时,曾画龙点睛地说:“未来中国十年,中国何去何从,不但有关13.3亿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有直接影响”,恰恰说的也是这一意思。

厘清过去发生了什么,才能把握当下的格局,才能清醒且理智地参与未来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演化与体制建构。作为多年来处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财经媒体的中心和中国改革开放思想“风暴眼”中的一个团队,胡舒立及其原来的《财经》和现在财新传媒一班中青年思想者,不但直接参与了过去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也由他们的文笔和对话,传播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记载了这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社会大转型历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刚出版的《舒立对话:未来十年,世界是谁的游戏》,是胡舒立团队过去十年(尤其是2008年至2010年)对各国政要和经济界风云人物的采访合集。这本文集,既是十多年中国社会大转型历史轨迹的一个见证,也是审视现在且指向未来的一部思想录。

这是一本访谈录。任何一次能对社会产生巨大思想冲击的访谈,被采访者是风暴眼中的决策者和思想者自不待言,也要求采访者本人及其团队本身是思想者。具有同样的思想高度,才能与被采访者真正进行思想对话。这正是这部文集的价值之所在。这本对话与采访录的被采访者,大都是过去十年,特别是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乃至世界经济衰退中处在全球大国和中国决策层核心的一些重要人物和角色。他们有的是当代一些世界性事件(如中国“入世”和金融风暴来临后各国“救市”)的决策者、参与者、规则的制定者和政策的谋划者,有的则是思想的原生创新和提供者。对话人的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已经在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演变的实际进程中“对象化”了,或者变成了政策和体制的现实,有些也业已变成了世界大国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当然有的还有待社会各阶层所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思想和看法,见证了过去,融入了现实社会实存(如果这里还不宜说“形塑”了现在的话),也将继续影响未来。

对话的话题很广:从中国的艰难入世到和平崛起,从快速发展到日本经验,从金融危机到应对策略,我们总能从这部文集的文本中读到的有关权威人士对话中解读出来。这不能说不得益于舒立团队的独立思考和专业经验。从入世谈判中,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若即若离、分分合合,最终在实力的天平上达成一致。这或许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是在标榜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世界贸易组织里,没有实力,就没有平等的谈判,这就是所谓的“少数人在谈判,多数人在喝咖啡”。回顾过去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过程,我们不能高估经济改革的成就,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基于法制的市场经济道路跟‘权贵资本主义’或称‘官僚资本主义’”正在较量,“两方面都有所斩获,现在还胜负难分”。我们应该并且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所谓的“中国模式”,千万不能“未富先骄”,中国的改革之路还任重道远。面对我们的近邻日本,这个曾经经历很长一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并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在近二十年他们却痛苦地经历了衰退、停滞、失败和漫长的复苏。日本的昨天和今天,何尝不是中国未来的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近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的中国,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日本的昨天变成为中国的明天?即使在今天,日本过去某些方面的巨大成功――近四万美元的人均GDP,以及在整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民富基本上与国富同步,还是我们未曾做到的,也定当是今天和未来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些事实,已记录在这部访谈录中,也给出了一些可供国人掩卷沉思的线索和材料。

这部文集中涉及最多的,还是2007年之后的全球金融风暴,2008-2009年的世界经济衰退,以及中国的实际应对之策。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才刚刚过去,全球金融风暴今天说来已经是“雨过”,但似乎仍然还没“天晴”。无就业的复苏,还像噩梦一样困扰着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中国为应对宏观经济增速下滑所投入的二十多万亿元信贷投资和创生的天量流动性,虽然推动了8%以上的高速增长,但给未来中国经济带来的隐患和问题,目前还无法评估。这场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是如何发生的?是否市场经济本身所秉有的毛病复发了?在一个市场经济初成的社会发展阶段上,一个强势政府的全面进入和干预,导致了中国经济仍然在世界经济大衰退中有8%以上的GDP增速,这一事实是否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失效和干预主义的合理?这种政府大规模借贷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创生近七十三万亿元的广义货币,而且创造了巨大的政府公开和隐形负债,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今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场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考验了经济学家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也给一些长期怀疑市场并对计划体制怀旧的人士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弹冠相庆的话题。然而,对大多数思想者来说,大家都会同意,市场会出错,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所发现的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点。我们应当以法治化的监管和调控来促进市场的公正和有效率的运转,而非以政府监管、调控乃至强势进入来替代市场本身。中国从这场危机中所要吸取的教训,不是“市场失效”了,而是如何运用市场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中国经济要向前走,最大的风险是“不继续或过于缓慢地推进这场使中国受益非凡的改革”,而是经由渐进甚至人们不怎么能察觉到的逐渐强化方式的政府干预和控制而在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当今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或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去年4月份在一次座谈中所说的那样,是四个不协调:“改革滞后于开放,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这些都是这部访谈录中的思想者向我们传达的思想和信息。

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来看,随着政府掌控的国民收入份额迅速增大以及国有部门的自我强势扩张,一个各级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凭借自己手中所掌控的资源进行层层寻租的一个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正在当代中国内部逐步成型,并在不断自我强化。这种模式似乎可以被称作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府运用、参与、经营、控制和统御市场的经济体制模式”。在这个正在成型的“中国模式”中,从形式上看,我们有一个发展主义的政府,且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在推动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实质上来看,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是,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高管在一个巨大行政科层中不断运用自己所掌控的权力和掌控的资源进行层层寻租。这种处在各级政府行政科层中的官员和国企高管的权力寻租,既构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能,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目前是有一定经济效率的;另一方面,它又不断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并不断积累一系列问题。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不断增大,政府官员腐败屡治不果,社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整个社会越来越靠政府的项目投资和高投资率来维系经济增长,居民家庭收入和居民家庭的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份额持续下降,等等,都是这一独特的“中国模式”渐进成型和不断强化的一些自然和必然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改革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但似乎是越来越难。因而,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景仍不明朗,也容不得盲目乐观。这一点,也是舒立团队和这本访谈录中的所有政要和经济学家的共识。

对过去中国所取得的快速经济增长的数据和事实,今天可能无人能再否认了。然而,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大转型中积累下来和正在不断积累的问题,大概任何人也不能加以掩饰和回避。当今中国,从某种程度上看,很多方面犹如吴敬琏老师所喜欢引用的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所说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起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一个方向。”

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大危险和风险,也许不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下滑,而是一个处于尚不完善的权力约束机制之下的政府正在国民经济各领域逐日膨胀和对整个社会管制的不断强化。在当今中国,政府不但是经济、法律和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而且是国民资产的一个最大拥有者和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参与者和统御者。于是,一个尤其值得警惕的问题被舒立一针见血地道了出来:“当前出现了一种论调: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反过来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按此逻辑,中国六十多年来几无变化的政治体制,先验地既适应计划经济,也适应市场经济;基于这种‘中国模式’之‘政治优势’,过去不必改革,今后也无需改革。这种论调无视当前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不相适应的现实,……也是对昭昭民意的漠视。”

当今中国的各种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可谓千头万绪,但舒立的这句话,应该说指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尽管舒立所给出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这十二个字真言中的前四个字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但后八个字却还只能是我们的遥远梦想。

法治民主政制下的良序市场经济秩序,是未来中国当走的路。中国须得选择。世界在等待着中国的选择。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