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强:个体理性、社会理性与金融危机

作者:龚强发布日期:2009-09-09

「龚强:个体理性、社会理性与金融危机」正文

80年前,一场由华尔街蔓延开来的大萧条使整个世界陷入了恐慌,也用严酷的事实向古典经济学所信奉的“市场自由主义”教义提出了挑战。

对“看不见的手”的宣扬,是建立在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相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个体理性和社会整体理性不一致,个体就会采取过度行为,最终给市场造成冲击,市场将通过漫长的时间来实现自我调整。如果对市场放任不管,经济可能由正常波动演化为大范围、大幅度的经济冲击,甚至引来经济危机和大萧条。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信念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分析宏观问题时,它经常被人们忽略,各种相关的事实却可能被误认为是问题的原因,从而掩饰了信念本身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信念经常引导着行为。

如果个人的非完全理性源自个体信念的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预期,那么,它们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将会相互抵消,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这样的经济将同建立在社会理性基础上的经济相一致;但是,如果个体的非完全理性相互强化,进而形成全社会非完全理性的信念,就会给整个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虽然人们事后可能寻找多种理由来说明事实奇迹般地印证了信念预期的正确性,但是真实的原因恰恰是人的信念本身促成了危机的发生。

这种不一致是广泛存在的。林毅夫在解释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时指出,发达国家的产业基本处于世界前沿,对于国民经济中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是什么,大家看法不一,因此,不会产生社会共识;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升级、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的、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因此,很容易出现潮涌现象,即大量企业涌入某个产业。“羊群效应”影响下的金融机构,也必然乐此不疲地提供资金支持,最终,很可能形成产能过剩,企业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亏损破产,同时带来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这种潮涌现象就是信念影响行为的一种体现,个体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导致社会整体的非理性行为,最终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不幸的是,一些人正是利用这种社会的非理性从事欺诈性投机,在损害整体社会的基础上,套取个人利益。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会采取欺诈行为,通过影响人们的信念来操控市场经济的走向,并从中谋利。在经济繁荣时,金融监管更易允许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以鼓励经济发展。在这种繁荣的泡沫支撑下,以创新为掩饰的公司高管的欺诈等行为很难被发现,并给予及时处罚。

但是,当潮水退却、这些信念的支撑像泡沫一般破灭的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暴露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高管普遍欺诈的信念,人们对市场就会失去信心,随之而来的是投资减少、消费不景气以及经济衰退,最终,经济将从虚高的繁华走向萧条与萎靡。

将信念引入经济学的思考和研究,对于认识、解释和分析很多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不对称、个人价值观以及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都在不断更新、影响、冲击着我们的信念。不过,这些因素经常被人们忽略,甚至可能被其他表面上相关的事实所掩盖。

某种负面信念形成广泛的共识,将可能酿成经济大危机。由于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普通个体往往成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凯恩斯主义兴起以来,政府在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引领人们的预期,避免形成负面信念来破坏、冲击正常的经济运行,同时真正保护广大人民,提示他们避免成为社会整体非理性事件的受害者。

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能够刺激经济,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坚定人们对市场的信心,防止负面信念的发展和蔓延。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行为金融学开创者罗伯特希勒撰写的《动物精神》一书,将这种社会整体的非完全理性的信念归结为“动物精神”,并将信念引入了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更全面、更具体地阐述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运行和很多社会现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弥补了经济学在分析和解释一些问题时的漏洞,为我们思考很多现实问题提供了启示。

书中提及的有关信念的重要性,对我们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其中,有关政府纠正和引导负面信念方面的探讨,对于解决政府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中的定位问题,对于财政、货币、金融、外贸、外资和产业发展等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动物精神》,(美)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希勒著,黄志强、徐卫宇、金岚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助教授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