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人物:曾国藩如何面对失败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8-08

「国学人物:曾国藩如何面对失败」正文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的点乘着希望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背着轻轻的仰望"脍炙人口的歌曲《蜗牛》道出了正在为目标努力奋斗人们的心声。蜗牛爬得慢,但是从未放弃,这种精神不仅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励志案例,就连国学人物曾国藩先生也是其中的代表,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曾国藩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曾国藩"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熟悉的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大官员,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正是这样的一位大官员,又怎会想到他并不是天生聪明,而是大器晚成的呢?大器晚成的曾国藩始终读书治学不辍,修身齐家不殆,并坚持写日记到临终前一天。或许正是有这种坚持的毅力,才会有抵抗失败的动力,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曾国藩坚持写日记

曾国藩坚持写日记

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 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皇皇200万字蝇头小楷,忠实地记录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仅就"活到老、学到老、改 造到老"的恒心而言,就足以令世人钦佩有加。最终,曾国藩成为修身齐家的楷模,治国安邦的栋梁,位列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

如今这本日记还编成书,著成册,提供给世人学习。

曾国藩面对失败仍然坚持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曾国藩的修为、才学与业绩,众所周知。但细看史书就会发现,曾国藩出身寒门,发轫之初颇为不顺,人生征程的每一次起跑,都遭遇过失败。

曾国藩曾连考七次才考中秀才,连考三次才考中贡生,殿试成绩也不很理想。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曾国藩举债进京,第三次参加会试,最终 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曾国藩不畏惧失败,坚持到底

曾国藩不畏惧失败,坚持到底

从科举史料中我们知道,"非进士不入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不登二甲是进不了翰林院的,"同进士出身"不过是个安慰性的名分而已。

时年28岁的曾国藩为此羞愤难耐,当天就要打道回乡。多亏乡贤劳崇光的一番劝慰和指点,这才重新打起精神,准备即将开始的朝考。

劳崇光乃道光十二年进士,时任翰林院编修。他为人慷慨、爱惜人才,听说曾国藩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就点拨他说,读书人当以立志为之本,为学有为学之志,修身有修身之志,做人亦有做人之志,有志则断不甘下流。

曾国藩改名鼓励自己"大步向前"

于是,在劳崇光的悉心安排下,曾国藩按时参加了朝考,并拜谒了主持会试的穆彰阿。此前,劳崇光已遣人将曾国藩的诗文抄写出来,呈送给穆彰阿以及当朝政 要预览。

穆彰阿很欣赏曾国藩的策论和文笔,交谈之后更是颇感投契,勉励他莫以士子为限,而要高飞远举,以成大器,并取"国之藩篱"之意,建议他将原名曾子城改为曾国藩。

曾国藩输在了起跑线,但赢在了终点线

这个重新定义人生的名字让曾国藩雄风重振,并凭借自己的扎实功底,在朝考中名列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对其文论也颇为赏识,朱笔一挥,拔为第二, 授翰林院庶吉士。这样的结局,不仅让关注这次朝考的人吃惊,连曾国藩本人也觉意外。自此,曾国藩终于跃出了科举的"起跑线",开始了他宦海生涯的辉煌之旅。

曾国藩输在了起跑线,但赢在了终点线

曾国藩输在了起跑线,但赢在了终点线

起跑线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线,很多时候不要被自己的思维所束缚住了,阔步向前,或许就是王维在《终南别业》中提到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走过去了,就是一篇新天地。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