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鹰: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

作者:刘山鹰发布日期:2016-03-27

「刘山鹰: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正文

内容摘要: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还是在中国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为他的民生主义学说。民生主义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探索在中国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社会革命又让人民享受共同富裕生活的学说,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安乐国家和快活世界“。孙中山在其有生之年虽然没能将民生主义付诸实践,但他的民生主义学说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整个学说体系中,民生主义思想的萌芽、发展虽然晚于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但是却凝聚了孙中山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贵探索和崇高理想。套用围棋中的用语,如果说孙中山主张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是为了救中国于水火、解黎民于倒悬的“急所”,那么,他创立民生主义学说,则是如普列汉诺夫所说“沿着历史潮流游泳”、展望未来、建设一个美好社会的伟大创想之“大场”。一待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得以实现,孙中山将致力于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建设。他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表达了这样的志愿:“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①]孙中山认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②]“不愿少数富人专利”,“为众生谋幸福”,这就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出发点。

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排满”这种比较单纯的民族主义思想,要推翻满族人的统治,胸中充满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理想。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组建了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是一个简略的民主革命纲领。“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在在单纯“驱除鞑虏”的民族主义之外,又拥有民权主义的思想。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被难脱险后,一直到1897年上半年,他一直滞留伦敦,经常光顾大英博物馆图书室,涉猎、阅读了大量西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书籍,他还实地考察了欧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状况,了解了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收获颇多,发现了欧洲的社会问题。在他看来,欧洲列强虽然国家富强、民权发达,但是普通民众的生活非常贫困,并没有到达“极乐之乡”,所以,欧洲工人阶级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和劳动状况,兴起了社会革命运动。于是,在孙中山的心中萌生了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据廖仲恺、冯自由回忆,自1897年孙中山从欧洲回来之后,便时常和他们谈起社会革命的思想。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孙中山就接触、了解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孙中山最早使用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是在1903年12月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弟所主张在于平均地权,此为吾国今日可以切实施行之事。” “近来欧美已有试行之改革,然彼国势已为积重难返,其地主之权直与国家相埒,未易一躐改革。若吾国,既未以机器施于地,作生财之力尚恃人功,而不尽操于业主之手,故贫富之悬隔,不似欧洲之富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则我之措施当较彼为易也。”[③]“欧美今日只不平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以趋剂于平均,可断言也。然则今日吾国言改革,何故不为贫富不均计,而留此一重罪业,以待他日更衍惨境乎?”[④]孙中山对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给予了极大的关切。认为“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⑤]与西方相比,虽然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发展到像欧洲资本主义那样贫富悬隔,也没有因此产生社会主义运动的苗头,但是如果不能够事先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到贫富分化酿成社会革命的危险,再来进行纠偏,那么就代价过大。不如现在即行着手采取平均地权的预防性措施,就能起到避免社会革命的成效。

1905年春,孙中山到比利时,向国际社会党(第二国际)执行局请求接纳他的党为成员。孙中山称:他们“知道欧洲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多么痛苦,因而不希望自己成为机器的牺牲品。”“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由于它们,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⑥]

1905年夏,孙中山在成立同盟会时,将同盟会的纲领定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而且,他还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向社会表达了这种防患于未然并后来居上的思想:“欧美强矣,而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⑦]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的内容中,增加了“节制资本”。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宣称:“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⑧]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一,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对于马克思的学说,孙中山是极端推崇但有所保留。要弄清楚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楚他所理解的“民生”的含义。孙中山给民生下过一个定义,他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紧接着,他把民生问题跟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⑨]他认为,社会的文明发达、经济组织的改良和道德的进步,都是以民生为重心。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像阶级战争和工人痛苦,那些种种压迫,都是由于民生不遂的问题没有解决。“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⑩]“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而且是一个好朋友”。[11]“我们国民党所提倡的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民生主义能够实行,社会问题才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能够解决,人类才可以享很大的幸福。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12]“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13]因此,“国民党员既是赞成了三民主义,便不应当反对共产主义。”[14]

既然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那孙中山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而要用民生主义代替呢?他认为:“我们提倡民生主义二十多年,当初详细研究,反覆思维,总是觉得用‘民生’这两个字来包括社会问题,较之用‘社会’或‘共产’等名词为适当,切实而且明了,故采用之。”[15]为什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而拿民生这个名词来代替社会主义呢?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代替社会主义,始意就在正本清源,要把这个问题的真性质表明清楚。”[16]很明显,孙中山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是为了更加便于中国人了解社会主义的真实含义。

这里不得不提到孙中山对于马克思学说的认识。他对马克思学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马克思所著的书和所发明的学说,可说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所以他的学说一出来之后,便举世风从,各国学者都是信仰他,都是跟住他走;好像卢骚发明了民权主义之后,凡是研究民权的人都信仰卢骚一样。”[17]马克思“一生研究社会主义,便在科学方法上去做工夫”,“故马克思所求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就是科学的社会主义。”[18]

尽管如此,孙中山并没有全盘接受马克思的学说。原因在于他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持保留态度,坚持自己的民生史观和社会改良学说。孙中山对唯物史观表示怀疑,是因为在欧洲各国社会党之间发生了争议,互相攻击诋毁,这让孙中山觉得马克思的学说“发生了问题”,“马克思发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到底这种道理对不对呢?”[19]由于发生了疑问,孙中山便转而认同一位美国学者的观点,认为“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马克思认定阶级战争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这便是倒果为因。”[20]

孙中山还以一些当时新发生的事实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不同意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他认为,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判断,资本发达到极点的国家,现在应该到消灭的时期,应该要起革命。但是从马克思学说诞生至今已经好几十年,欧美国家所发生的事实和他的判断恰恰相反。他举例说,英国工人用罢工相要挟向资本家要八小时工作制,马克思便批评以为这是一种梦想,认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才可以做得到。但是后来,英国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不仅实现,而且由政府定为一种通行的法律,令马克思自己也说“所料不中”。他还举例说,在马克思看来,以为资本发达了之后便想互相吞并,自行消灭。但是到今日,各国的资本家不但不消灭,并且更加发达,没有止境。[21]据此,孙中山得出自己的结论:“虽然是很崇拜马克思的学问,但是不能用马克思的办法到中国来实行。”[22]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原理,但是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理由很容易明白,就是俄国实行马克思的方法,革命以后行到今日,对于经济问题还是要改用新经济政策。俄国之所以要改用新经济政策,就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济程度还比不上英国、美国那样的发达,还是不够实行马克思的方法。俄国的社会经济程度尚且比不上英国、美国,我们中国的社会经济程度怎么能够比得上呢?又怎么能够行马克思的办法呢?”[23]所以,孙中山觉得应该把民生主义与马克思学说区分开来,不使用社会主义这个名词,而愿意使用民生主义代替它,这表明了孙中山对于自己创立的民生主义学说的自信。

2,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

平均地权一直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他的民生主义学说产生以前,他就具备了平均地权的思想。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的“头一个方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