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意义、功能、路径

作者:李凡发布日期:2015-07-04

「李凡: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意义、功能、路径」正文

2015年3月28-29日  北京西藏大厦

开幕式  

李凡(世界与中国研究所):今天天气非常好,北京难得见到的蓝天,欢迎大家来!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些全国各地对于协商民主有研究的学者和官员,我们表示欢迎。还有几位远道来的朋友,一位是日本静冈大学的诹访一幸教授,还有一位是日本庆应大学的加茂具树教授,正好要到我们研究所里访问,就欢迎他们和大家一起交流!他们对中国问题也很有研究,也对协商民主非常有兴趣,所以我们一块欢迎!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是一个民间组织,这十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研究协商民主,我们算这次会议应该是第三次开关于协商民主的会了,大前年开过一次,前年开过一次,去年年底我们开了一个关于中国预算改革的会,今年我们开第三次关于协商民主的会。我们大前年开的时候是十八大刚刚开完,中央提出来了协商民主,赶上这个时候,今年一月份中央三号文件也发了,专门对于协商民主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我觉得我们开这个会应该是正好,因为在全国各地也都在推动一些协商民主的具体的做法,可能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大家来开这个会一起商量协商民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包括理论问题、路径问题、方法问题等等,怎么解决。所以我们开这个会,邀请各方面的人来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会议的题目是“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意义、功能、路径”,所谓的意义就是协商民主在国外也是一个新的东西,是为了补充国外的代议制民主的不足而提出来了一个协商民主。这几年在国外发展得也比较多,特别是在欧美和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得比较多,在亚洲也有一些,后来被引入到了中国。引入到中国来,我们的题目叫“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意思就是说在中国的各种各样的民主发展的方式当中,协商民主是民主发展中的一种,所以它到底在中国的意义是什么?在国外是补充代议制民主的不足,而中国恰恰是代议制民主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协商民主的意义是什么?某种意义上讲,我个人理解,应该是有一部分要有一些代议制的功能,比方说代表一些群众,代表老百姓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去跟政府进行对话,这就是它某种意义上来补充中国不足的代议制。协商民主在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社区发展的直接民主的方式,在中国它也应该继续扮演这样的方式。所以我想大概应该是这么一种意义。当然,大家还可以再提。

关于功能,我个人理解,协商民主是社会的一种直接民主,所以在代议制民主的情况下,它是代表社会直接表达自己的利益,参与周边的公共事务。在中国的情况下,我觉得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对话方式缓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的会议也请各位谈一下协商民主在缓解社会冲突方面所起到的一些作用。

关于路径,简单来讲,中央的三号文件里提出七种路径,又讲可以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民主的方式,这样的话等于从中央讲的是八种方式,七种方式比较完整一些,还有一种方式需要探讨。我们这个会也希望大家可以探讨一下社会组织开展协商民主的方式,所以我们请了一些研究社会组织问题的专家来,再探讨其他地方的经验是否具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探讨一下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当然,我觉得还不止这八种方式,还应该有更多的路径。

协商民主应该是谈全方位民主的,比过去只讲基层民主要好。昨天我们也在谈这个事。我记得中国过去谈了很多民主,其中谈的比较多的是基层民主,有的官员就问我们研究所做什么,我说我们研究所研究中国的民主,他眼睛马上就瞪起来了,我说基层民主,他说基层民主可以,民主不行。协商民主现在把我们的民主范围扩大了,七种路径方式中,包括政党路径,政党之间都可以对话,立法可以协商,政协可以协商,这个民主已经是跳出了基层民主的范围,是一个全方位的民主,是从高层到基层全部包括的民主。这种理解上讲,协商民主的范围应该比以前广得多得多。当然在国内知识分子也有一些人不太赞成,表示反对。我觉得协商民主既然给予了这么宽的范围,我们为什么不做,不如我们把这个民主好好利用一下,把它的范围扩大,把内容继续往下发展,可以通过协商民主推动中国的代议制民主,也推动中国的选举民主,其实都是可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想利用这次机会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个人简单的开幕词就讲到这儿。下面是第一个题目,一些研讨会都要有一些主旨发言,请出一些大腕儿或者大官或者大学者来给大家做一些主旨发言,我们今天请一个不是大官也不是大学者的,但是在地方都管他叫做陈教授,官虽然不大,但是在中国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十多年的努力,对于中国的协商民主发展产生了很大作用。我们现在请陈奕敏教授,温岭民主恳谈办公室的主任,我们非常高兴的欢迎陈奕敏先生给大家讲一下。

陈奕敏(温岭民主恳谈工作办公室):各位上午好!谢谢李老师的介绍,“三个大”我都不搭界,同时也谢谢李凡老师经常组织这样的会,让我们能够经常见面,能够在一起交流一些想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这次为了发言也是蛮拼的,特意写了一张纸的发言提纲。

这次的研讨会,李老师在开之前曾经跟我沟通过,李老师开这个会的出发点就是中央三号文件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出来以后,他想开一个会,怎么去落实好这个文件,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

看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我总的感觉,现在推进协商民主的春天到了。这个文件也增强了我们推进协商民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使我们推进协商民主有了“三个自信”。但是我觉得推进协商民主光有这“三个自信”还是不够的,还有其他的因素,我报的发言题目叫《推进协商民主的条件和路径》,其实这个条件说的并不很确切,我认为推进民主应该是没有特定条件的,我讲的条件其实是影响协商民主推进和推进效果的一些因素。

哪些因素会影响协商民主的推进以及推进的效果呢?我简单列了一下,有五个方面,不一定对,可能很肤浅,我谈了以后,各位多批判。

一、政治环境。为什么讲政治环境呢?我刚刚说了,温岭搞民主恳谈,以前我们不敢说我们是协商民主,怕别人说我们是鼓吹西方的民主化。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当时我们党内对协商民主确实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所以搞协商民主还是有点阻力和风险的。十八大以后,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政治环境基本解决了,我说的是“基本解决”,不是全部解决,还有其他一些问题。

二、对协商民主的认识问题。这个认识问题有一些是我们需要拿出来讨论的,我列了这些认识问题,有人把协商民主分为东方协商民主、西方协商民主,或者外国的协商民主、中国的协商民主,我认为这种分法并不恰当。去年的时候,有一位知名学者在某个知名的杂志发了一篇文章,把民主分为西方民主、东方民主,我觉得这种分法不对。民主没有东方民主和西方民主的区别,民主只有先民主化国家和后民主化国家的区分,民主是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它没有东西方之分,协商民主也一样,为什么要分东方民主和西方民主呢?如果这样分的话,可能会把我们现在推的协商民主一些非常重要的内涵给挤掉了,中国特色化了。这个可能对我们的协商民主会有所伤害。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有些人把协商民主等同于政协,协商民主跟政协有没有区别呢?我是觉得有区别。刚才李老师的话讲得很对,说三号文件一下子把协商民主的范围扩大了,这是对协商民主有好处的,我很赞同,但是如果把政协完全等同于协商民主也是有问题的。政协是政治协商,而协商民主是政策协商;政协是精英民主,协商民主是大众民主,二者的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参与方式不同,协商的程序、方法和过程也不同。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有一篇报道,题目叫做《根植中国大地的民主实践――从两会视角观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它的开篇第一句话说“当协商民主在西方还是一个政治概念的时候,半个多世纪以前它已经扎根于中国社会,而且成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他的意思就是,政协就是协商民主,把协商民主完全等同于政协,这个我是不赞同的。

第三种认识是把协商等同于协商民主。协商跟协商民主还是不一样的,协商民主是一种制度,协商是一种方式,不能把方式等同于制度。我上个星期在成都开会,很多人发言我听出来了,就是把协商当成了协商民主。我刚才讲的新华社的报道,不仅把政协的这种讨论称之为协商,把人代会人大代表的审议、讨论都当成是协商民主,甚至把政协、人大代表提议案、提建议都当成是协商民主,这个就把协商民主宽泛了。

如果协商就是协商民主的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朝堂之上,皇帝和大臣也是协商的,能不协商吗?皇帝大多数时候不是独断的,也是和大臣协商的,这个也是协商民主?照这样说的话,中国协商民主存在了几千年了,早就是协商民主了,何必现在提协商民主呢?还要推进什么呢?因为你几千年来已经有了。所以协商和协商民主是两回事,不能等同。

第四个认识,有人把协商民主等同于座谈会。许多人这么说,温岭也有一些干部,说今天开座谈会,我说不是座谈会,是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和座谈会怎么是一样的呢?座谈会是怎么开的,一个人主持,一个一个发言,发言完了以后领导总结大家谈了一些什么。我们的恳谈会是大家对话的,你们社会公众跟领导对话,领导回答你们的问题,大家协商,找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叫共识,这叫协商会,否则你是座谈会,等同了以后,协商民主的特征在哪里呢?

我觉得这四种认识都有问题。

三、党政干部如何对待协商民主。这是很关键的,因为协商民主主要是我们党政干部来做的,他们来具体做,具体操作的人是如何看待协商民主的?这里主要有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重视、不懂。就是在我们温岭也一样,好些干部也不知道、搞不清楚什么是协商民主。在我们单位,有一位同事他曾经追问我,我是一次又一次的跟他讲。

第二个问题,有些领导干部把搞协商民主当成政绩。做协商民主并不是诚心的,有政绩驱动的因素,往往是一哄而起,一哄而起的命运必然是一哄而散,没有持续性。但是不管是什么驱动,只要做起来都是好的,政绩驱动的问题就是做了以后它的成效会打折扣。

第三个问题是形式主义地对待协商民主。因为他为协商而协商,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协商,为了做做样子,我开一个协商会,做给老百姓看,做给上级领导看,我协商民主了,是形式主义的对待,不求实效。

第四个问题是用习惯的思维和方式来做协商民主。这个习惯思维是很顽强的,我刚才讲的座谈会就是一种习惯思维,以前我们温岭有一个乡镇开民主恳谈会,邀请我去参加,他怎么开法呢?就是习惯思维,习惯方式。会议主持者说,先请某某人发言,某某人准备,我说这个哪像是恳谈会呢?

第五个问题是有一些协商民主不符合协商民主的理念和核心要求。尽管各地民情、社会经济发展不一样,各地应该有不同的协商民主的方式,百花齐放,但是你也不能偏离和违背协商民主的理念和核心要素,有些地方乡镇的协商民主会看起来就像乡镇的政协会议,编成第几届第几次协商会,乡镇协商会的议题要报市里批准,参与者是层层推选,讨论的最后是表决的方式。这些做法我不赞同,协商民主基本的东西还是不能违背的。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推进协商民主的路径。

协商民主的重点。推进协商民主有三个重点,一是立法协商,二是决策协商,三是社会协商。这三个是重点,当然不同层次,它的重点也不一样,在中央和省一级,我想主要是立法协商和政党协商,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