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1992:邓小平与中国南方的打工者

作者:王辉发布日期:2015-05-18

「王辉:1992:邓小平与中国南方的打工者」正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打工者的视角,"自下而上"地研究邓小平的南巡,来看这两者之间如何亲密互动,相互支持,共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推动了打工潮的全面兴起,促进了打工文化的涌现;邓小平在南巡途中与一些打工仔、打工妹的互动与接触,也直接启发了1990年代的珠三角"打工政治",并与2002年之后中国打工群体的政治参与构成因果关系。

关键词:邓小平 打工者 南巡讲话 接触

引言

至今为止,在关于中国流动群体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整体性的宏观描述,逻辑性的推理分析,而缺少人物个案的专门研究,尤其是中央高层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过程,中央领导与打工者的接触与互动,更为罕见。

而在有关邓小平--包括1992年南巡讲话--的研究中,似也没有涉及到他与当代中国打工群体的关系,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虽然对此有所关注,但也只是一笔带过的扫描,而不是一个整体镜头的专门特写。

然而,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当今中国的执政党,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自1921年产生之初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工人运动。中共的第一代领袖成员,都以工人阶级自居。而邓小平,自1920年赴法国开始,就在工厂里辛苦工作了将近五年之久,按当时以及今天的标准来看,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打工者"[1]。

现在我们都能理解到,当年在法国工厂的打工经历,对邓小平和中国革命的意义。但在此,我们也要了解,这个十五六岁就跑到法国的老牌打工者,在1978年之后--尤其是1992年,所推行的一项伟大变革中,就是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和家乡,前往异地与城市打工。

目前,有关邓小平南巡的研究专著、新闻报道有很多,例如陈开枝--当年全程负责邓小平在广东接待工作的省委副秘书长,在2008年出版的《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中,从当事人的角度记录了邓小平在广东的南巡经过,其中也描写了邓小平与打工者面对面接触的一些细节。

但是,总体而言,在所有关于南巡的资料中,涉及打工者的部分是很少的,且相当零散的[2]。在这些记录中,打工者只是"南巡故事"中一个不太重要的配角,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旁衬。而在我的这项研究中,邓小平与打工者则是同一台戏中的主要"搭档",在1992年,他们亲密互动,相互支持,共同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推动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

一、打工潮的全面兴起

邓小平在1992年1月至2月的南巡,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必须从各种宏观的背景意义下来进行解读。当时的国际背景是,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政权全部崩溃。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国的改革自1989年以来也陷入到停滞与俳徊,并面临着西方的指责与制裁;另外,中共十四大将在这一年召开,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将在下一年度召开。

然而,如果我们从中国民俗的角度来看,邓小平南巡的时间点,恰好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工作与生活,都依据这个时间点来进行筹划与总结。正在珠三角打工的农民,这个时候也会打算在哪一天返回中西部老家过年;或者,他们在打算过年之后是否出来打工,以及到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工厂打工。这些思考并非小事,它决定了农民一年的收入。

同样,这个时候的中央高层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中国的一系列改革姓"社"还是姓"资"?是走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是否允许外资进入和兴办私营企业--正是它们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促进了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这些问题在高层引起了激烈的博弈与争论,也让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感到心焦。在80年代,他多次提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1990年和1991年,他在上海作出了一些希望加快开放的努力,皇甫平的四篇评论也为他提供了舆论支持,但是在重重阻力下,效果并不理想。现在,他要来到广东这个中国最早实施开放政策和民工潮最早涌入的地方,来看一看自己的想法究竟是否正确。

1月19日上午,邓小平来到了深圳,开始了他在广东的11天之行。八年前的1984年,他也来到过广东,视察过当时正在建设中工地和工厂。当时的深圳与珠海尚在起步阶段,虽充满新气象,但仍无太大成就可以定论,所以一路上他只是看,甚至一言不发,不作任何表态。时隔八年之后,他看到深圳和珠海的市容市貌较当年面目一新,工厂鳞次栉比,人民收入显著增加,他的底气和信心就更加足了。一路上,他高兴之时就要滔滔不绝地讲话,每次讲话时间能长达半个小时以上,他说道: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 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3]。

联系邓小平当时的情景,他讲话中提到的"劳务"、"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显然指的就是离开土地和老家的打工者。在广东的11天之中,所到之处,他受到了群众欢迎--其中包括一些外地打工者,在工厂考察时,这个喜爱孩子的老人,更是与一线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们亲密接触、合影留念,打成了一片。他受到了这些打工青年的欢迎与爱戴,也为这些青年能够拥有工厂岗位并开始挣钱致富而衷心高兴。而正是在这种情绪和场景的鼓舞下,更多的青年离开了家乡和土地,加入到了打工创业的队伍当中。

如今,研究中国现代化史的学者们都一致同意,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年,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引起了民工潮的全面兴起。首先,从在人口流动规模上看,在八十年代尽管已有农民流动,但毕竟还不是很多,真正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则始于1992年。其次,从流动趋向来看,八十年代的民工潮主要输入地是珠三角;从1992年开始,长三角也开始成为了民工的主要输入地,此后,长三角和珠三角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成为流动人口最大的集聚地。

尽管当今中国人都会相信"社会是进步的"--这可能是受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进化论的影响,但所谓社会的主体是人,如果没有人的意志与实践,社会这架机器决不会自主前行。同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开放--包括人口流动,也将会在1990年代停顿和倒退。这一点,并非没有先例,远者如1840年代,中国人前往欧美和东南亚打工谋生,却被当时的晚清政府视为"逃民"、"汉奸"。近者如1950年代末期的中国,居然出台了户籍法,剥夺了五四宪法中明文规定的迁徙自由,限制农民进城,并让已经进城的一两千万农民返回农村。

而幸运的是,在1992年,中国正是有了邓小平,有了他的南巡讲话,从而在思想上,结束了姓"社"姓"资"的争论,让中国永远的进入了流动时代。自此,农民外出进城打工,不再是一个触及到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而只是一个要受到国家法律政策控制的治理技术问题。

二、南巡途中的政治接触

尽管邓小平在南巡之前,只是声称是去"休息"--到南方过年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不愿意让国内媒体对他的行程进行报道。但实际上,他的这次南方之行,是一场精心的策划,一场即将亮出底牌的政治动员,故而国外学者将其此行与1966年毛泽东的南下相提并论。在南巡途中,邓小平分别接见了湖北、湖南、广东、江西、上海、江苏、安徽的省市领导,很明显,他要这些地方的官员支持他的改革路线。更具有政治动员意义的是,他在广东以及上海的视察途中,都密切接触了群众,如下:

(一)与打工者的接触

1、与打工者的偶然相遇

据公开的报道来看,邓小平在广东的视察途中,好几次与群众偶然相遇,值得一说的有两次,当时的在场者之中都有打工者。

一次是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深圳国贸大厦一楼时,遇到了现场的群众。当时的场景,据国贸大厦一位员工后来回忆道:

"走廊里站满了想亲眼看一眼老人家的人。人,人,人,到处都是人啊!可是尽管人们十分拥挤但并不混乱。老人家一出现,人们就自动给他让出了一条路。看到老人家向大家招手,群情激动,大家又不断喊道:小平你好!小平你好!有的人哭啊,哭着要上前握老人家的手[4]。"

这个员工姓任,是一个从东北小镇来到深圳寻梦的女孩。当年,她在国贸大厦负责接待工作。2004年,她在接受官方的访谈时,仍为12年前那场接待工作而备感激动:

"深圳培养了我,对此,我永远充满了感情之情,深圳成就了我,我为此而感到骄傲。自打当年老人家发表南方谈话之后,我更爱我所生活着的这片热土,这不光是因为它使我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足,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明白了该怎样做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5]。"

还有一次偶然相遇是在珠海。

那是1月25日上午,邓小平一行来到拱北地区的芳园大厦,乘电梯上到29层的旋转餐厅,他一边观赏窗外的拱北新貌和澳门风光,一边听取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的汇报,一边同他们交谈。当邓小平下来走出芳园大厦时,周围大街上已站满了许多等候的群众。邓小平在芳园大厦门口一出现,人群中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许多人流了眼泪,并高喊邓小平的名字。汽车就停在门口,原计划出来就上车离去。邓小平一见那么多群众等在那里,便缓步走近马路,挥手向群众致意。后来,负责全程接待工作的陈开枝在回忆录中披露,在芳园大厦门口"闻讯前来的群众竟多达6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珠海市民和来自特区的打工仔、打工妹[6]。"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与群众的相遇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有些报道披露,邓办主任王瑞林曾特地吩咐警卫人员,在邓小平出现在公开场合时,尽量让邓小平与民众见面。

2、与白领打工者的接触

在国贸大厦、珠海街头与群众的接触,是计划之外的。在计划之内的,邓小平与打工者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是在深圳的先科公司,珠海的生化制药厂、亚仿公司、江海公司,对此,媒体和相关专著的也有一些记录。

①"你们是什么地方人"

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到深圳先科公司参观,在贵宾厅,公司老总叶华明汇报结束后,出了一点"意外":

贵宾厅的门打开时,上百个职工站在走廊下,事先明明没有这个安排,叶华明当时被惊了一下,不知道是谁安排的,也不好去询问。还有一幕也很意外,还有人在报纸上写上"小平您好"几个大字,高高举起,颇像当年北大学子在国庆游行队伍中出现的经典一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