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勇:不断扩充社会舆论的共同信息基础

作者:周廷勇发布日期:2012-06-27

「周廷勇:不断扩充社会舆论的共同信息基础」正文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如何消弭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缝隙,不断增加官方与民间的舆论最大公约数,发挥官方舆论场对都市媒体舆论场、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舆论场与群众口头舆论场的引领作用,扩充社会舆论的共同信息基础,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舆论生态,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与时俱进,不断提振官方主流舆论场的主导力

官方媒体作为社会舆论场的主导力量,必须发挥主流媒体的主体建构作用。而其主体作用的发挥,绝不是自封的,也并非一劳永逸的,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有所作为。

平易近人,调校角度增强亲和力。官方媒体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正视微时代舆论流向多元、分化的现实,主动放低身段,站在老百姓与社会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把握角度;要从尊重与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立场出发,把准时代脉搏,通达民意诉求,搭建官民互动平台,形成民意疏导的最短路径;要改变官方媒体的报道方式与叙述模式,从“高、大、全、空”的桎梏中走出来,用老百姓喜欢的话、来自基层的声音,讲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呈现社会的多姿多彩,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力。

先人一步,抢占话语主导权。发挥官方媒体主场优势,从被动发布、主动发布到即时发布,在同类媒体中抢夺信息首发权。建立控制渠道与非控渠道的信息通达与监测机制,提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与研判能力;对事件及时合理地跟进,动态掌握和描述事态发展,全面、翔实、客观、准确地发布有关信息,依次预判下一步动向并做好应对准备;加强与区域相关部门、线上舆论引导部门与线下处置实体部门的有机整合,集成资源优势,抓好第一落点与次生落点的新闻发布与舆情引导。

高人一筹,重树官方舆论场公信力。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定海神针”作用,让传统媒体全面参与事件的报道,主动核实关键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尽可能地为最广泛的共同体的利益服务;要缩减审批程序,为准确、及时、高效地报道新闻提供条件;要建立事发方与官方主流媒体的协作体系,形成事发方与官方主流媒体的良性互动局面,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要进行全方位集成报道,既要注重信息的深度,又要注重信息的广度,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不给负面势力可乘之机。官方媒体要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变革,抓紧实现三个转变:从立足信息发布权到掌控信息解释权转变;从意见表达者到意见平衡者转变;从社会守望者到社会对话组织者转变。

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第三力量”的对冲力

网上意见领袖作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缓冲地带,如何克服目前网上舆论的流瀑效应与群体极化效应,扩充正面理性舆论声音,要通过意见对冲,让网民既要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更要听懂党和政府的声音。

引导意见领袖理性发言,降低网上噪音分贝。运用多种手段,对媒体人士、知识分子群体等意见领袖进行分类指导;对民间意见领袖要多存包容之心,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广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积极理性探讨;要积极推进微博实名信息注册的推进工作,通过营运商建立微博社区公约、微博用户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等措施,对不当声音适度处置。

壮大“网上统一战线”,加快培育意见平和阶层。要习惯与社会“自组织”力量共处与合作,通过主动联系、提供素材、加强沟通、寻求合作等方式,充分挖掘、积极争取、引导民间微博明星,取得理解和信任,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理论水平、较强政治敏感性的微博“草根”队伍,团结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关键问题和重大事件上加大舆论引导;鼓励官员、记者、编辑、评论员,在网络“自媒体”上体察民众的利益诉求,解释政府公共治理的决策思路,从心态到语态向网民靠拢,在有效的官民互动中,积累人气和公信力,成为“平和意见阶层”。

适应信息传播渗透新方式,积极抢占微博等新平台。要注重建设“有灵魂”的政务微博,让其拥有一批数量稳定、忠实可靠的“优质认证粉丝”,更好地实现政务公开、与民互动;寻求更适合微博问政的沟通方式,摒弃官腔官调,使政务微博的语言和内容贴合老百姓的习惯和口味;加强认证管理,规范官员加V认证,避免身份混淆、引起公众误解;建立官方微博政务信息首发许可机制,优先选择微博对外公布最新的消息,对微博发布政务信息的范围、程序、细节等加以制度化,切实把政务微博做成政务公开的渠道;设立属地网站管理机构,跟踪掌握本地政务微博,完善社会评价和监督制度,倡导绿色和谐网络空间;培养官员微博问政意识,强化微博问政素养。

重构再造,努力增加不同舆论场域的交集力

马克思把舆论视为“一般关系的实际的体现和明显的表露”,而“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在舆论场域多元的当下,官方舆论场如何“有能力将它的普遍命题的大钞票换成接近实事分析的小零钱”,如何实现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社会舆论的纸币”的自由流通与兑换,如何找到“某几个整数共有因子中最大的一个的公约数”,从而积极建构和谐舆论场?这是一道不得不做好的论述题。

打通舆论场。要正视多种舆论场域存在的客观现实,走出官方舆论场“唯我独大、舍我其谁”的集体无意识,“发现问题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党报党刊党网党台等官方舆论场要主动观察、善于打通、及时回应都市类媒体舆论场、网络微博舆论场与群众口头舆论场的热点、焦点话题,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缝链接、主动回应中,发挥官方舆论场引领本地、国内舆论场的独特作用;发挥国内舆论场对冲境外舆论场的作用。

融通舆论场。将都市媒体、民间舆论场的及时性、广泛性和官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结合融通,发挥官方媒体公信力强、议程设置能力强的优势,确保官方消息的畅通及时,把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设置好的“议程”上来;要主动放下架子,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民间舆论场,加强与群众直接交流和沟通,听取群众意见呼声,化解民怨,疏通和激活体制机制,让社会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要借民间舆论的监督功能不断警醒自己、鞭策自己,推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借民间舆论的智慧,汲取与巩固执政资源。

圆通舆论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社会现实的和谐因素。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关系管理、政务微博应对等工作机制,敏感捕捉社会的痛点与难点,及时打捞社会沉没的声音;要发挥官方舆论场的权威、主流作用,主动回应网络热点,澄清真相,梳理情绪、慰藉心灵;要抓紧制定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和规范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严格行业准入制度,明确网络运营商的主管责任,加强行业引导和行业自律,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平和理性;要积极推动网络信息注册实名制,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网民素养,倡导绿色和谐网络空间。

官方舆论场必须在多元舆论场域中实现“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的转变,“既发散又收敛”,既要有“公信力”,又要有“影响力”,真正发挥官方舆论场的积极作用,助推社会和谐舆论建设。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