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汶川地震与地震预警初探

作者:钱钢发布日期:2008-12-24

「钱钢:汶川地震与地震预警初探」正文

PPT:汶川8.0级地震的烈度分布图

这是政府所公布的汶川8.0级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如果和唐山大地震做对比,这次汶川大地震的7度以上的面积是唐山大地震的近4倍,而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是唐山大地震的1/3左右。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有一条线,西边人口相对稀少,东边人口较为密集。这次地震正好震在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上,震中再往东移100公里,死亡人数不堪想像。

这是一幅汶川地震震中分布图(见图),如果是地震之后看到这张图,大家不会奇怪,但这张图是早在汶川大地震前16年出现的。在公开出版的1992年版汶川县志里写着,汶川有三条主要大断裂,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人们对汶川有地震的威胁,不是全然无知的。1999年我和耿庆国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重灾百录》记载,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地震前,有一个地震工作者曾经把映秀定为大地震震中点。科学家对于映秀是一个易发生地震的危险点,此前也是有认识的。就在龙门山这个地方,75年里其实发生过三次大的地震,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再就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75年里三次大地震都落到了这次汶川大地震烈度8度区。问题很自然被提出来,这次地震为什么未被预报?这次地震为什么没有预防?

地震预警的历史梳理

今年8月11日,对汶川大地震的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终于开始了。有人问我,汶川地震为什么不能预防,我现在没有结论。让我们期待中国地震局全面的反思和总结能拿出更多确凿的资料。但是我可以参与这个总结,我可以梳理地震预警的历史。

地震之后民间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地震可以预报,漏报就是人祸”,一种看法是“地震无法预报,不如加固建筑”,还有一种看法是“预报有成有败,预警可以减灾”。我个人持第三种看法。

请看受人关注的两篇震前论文。一位科学家讲,从2003年起就要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一位科学家在1998年的论文里说“汶川北川是非安全区”。一位学者在1994年的论文里说“汶、理、茂是重点监视区”。我的疑问是,对于多次地震的南北地震带,地震界做过哪些监测?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后的32年间,对这一地区震情有何防范?2007、2008年地震趋势会商,对龙门山的震情,有何中期预报意见?汶川地震发生前,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有没有发挥必要的功能?密布于南北地震带的观测网点,是没有发现异常信息,还是各种信息没有充分交换、未能提供地震预报工作者共享?在震后回溯性调查中,发现了什么样的震前宏观异常?这一地区还有没有长年监视这些异常的、哪怕是硕果仅存的“群测群防”?到底有没有与地震发生实况接近的短期和临震预测意见?―――包括专业人士的和业余人士的;包括通过规定程序正式上报的和在学术场合探讨的。最关键的是:汶川地震是否完全没有预警的可能?

我想简单跟大家解释一下中国地震预报的思路是“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第一是长期,长期地震预报指的是十年以及更长尺度的地震活动趋势,中期是两到三年时段里地震发生的可能性,短期是三个月尺度的,临震预报是指十天之内的。当你有长期背景的时候,才能做中期的预报,有中期预报才能进一步去推测短期和临震的可能性。

我整理了中国地震预警简史。1966邢台大地震,发生在离北京非常近的地方,“文革”之前,1966年的早春时节。这个地震导致8000多人死亡,在北京附近,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周恩来总理飞到邢台,他说“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些代价不能白费!希望科学工作队伍,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

我从资料里发现,那一时期,四川曾建立了强大的群测群防网,1974年1月13日,汶川县地震办公室准确预报了16日在松潘发生的5.7级地震。因有预警,未造成损失。当年11月,汶川七盘沟中学和威州中学的测报点又准确预报了另一次松潘5.7级地震。

就在197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国家级预警。1974年华北地区发生了很多异常情况,中科院提出“要立足于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切实加强几个危险地区的工作”。决定加强地区间协作,成立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简称“京、津、唐、张”)协作组与渤海地区协作组,共同监视近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其实就像是一个猎手,猎枪已经瞄准了目标。文件下达后辽宁省采取了防范措施。

我在《唐山大地震》中曾这样写道:中国灾害史上奇特的一幕揭开了。暮色苍茫的辽南大地上,四处回响着“当当”的钟声,有线广播一遍遍发出严厉的警告,阻止快要冻僵的人返回自己的小屋。营口县地震办公室主任曹显清,一个多次到邢台学习“方法”、对地震预报充满自信和热情、被人称为“曹地办”的小老头,仿佛在念咒似的,看着手表喃喃自语:“小震平静后,时间越长,震级越高。从中午平静到现在已经六个多小时了。七点震,就是七级,八点震,就是八级。”7点36分,7.3级地震发生了!

这个地震如果不预警的话,五万以上人死亡,可是海城地震实际死亡是1300多人。

在海城地震之后,1976年龙陵7.4级大地震又被科学界预报出来,这次大地震毁房42万间死亡98人。也就在龙陵地震被准确预报之时,地震界正在全力捕捉另两个可能的大震―――即三个月之内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和松潘、平武大地震。

唐山地震没有做出正式的临震预报和预警,海城的情景没有在唐山重现。唐山地震前,“唐山”这个地点在地震工作者监视范围内,但监视的焦点是北京,因为北京高度的敏感。1976年7月初,一系列异常引起北京市地震队警觉,并向国家地震局告急。7月26日,国家地震局派人与北京市地震队会商,未形成一致意见。在首都圈地区,能否公开发动群众防震,成为问题关键。7月27日,国家地震局领导听取预报人员汇报,决定用一周时间作准备,圈出危险区,派队伍去“抓地震”。仅十几小时后,7.8级地震在唐山发生。有人在唐山殉职牺牲,而他们并不是做短期预报的人,他们到唐山是去做历史地震资料的考察。未能预警的唐山地震,结局极为惨烈。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一座工业城市毁于一旦。这个地方是唐山胜利桥,有六位河北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就在这个桥附近牺牲了。

唐山地震中间出现了“青龙县奇迹”。青龙县是唐山地区的一个县,当唐山和北京这一带出现很多异常的时候,有国家地震局的科学工作者频频报告说有情况,但是没有很明确的结论,也不敢在北京首都圈公开设防。这个时候地震工作者的意见传到了青龙县书记耳朵里,书记说,防!地震了,这个县离唐山那么近,只死了一个人,派出了第一支医疗队赶赴唐山。青龙案例使地震工作者痛心疾首:既然青龙可以在震情预测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采取预防措施,那么,唐山地震前,在京、津、唐这个更大范围,地震工作者是否可能在犹疑焦虑之际及早向政府报告,而政府是否可能在难以决断之际以“打招呼”的方式开始预警设防?但是话说回来,如果青龙不是一个农业县,而是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地区,如果是北京,你敢吗?这个问题极其复杂。

就在唐山地震发生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1976年松潘平武发生大地震,是两个大地震。松潘平武大地震实际上跟这次汶川大地震属同一个地区,都可以叫龙门山大地震。松潘就属于这次地震的茂县,平武就属于这次地震的安县,其实就是这次地震的震区。松潘平武是什么情形呢?在中国地震预警的历史上有三种命运:一种是海城式的命运,成功的预警,大量的挽救;第二种是唐山式的命运,没有临震预报,惨烈死亡,汶川也是这样;第三种命运就是松潘平武命运,长期的背景人们清楚了,中期的活动人们警觉了,短期临震有很多信息被报告了,这个情况下四川省在1976年6月就开始全省防范,结果地震一等再等没有来,整个地区陷入动荡,停工停产,火车拉一声汽笛都会让老百姓惊扰跳起来。有人指出地震的震中可能在映秀,当时旁边有一位书记,灌县(今都江堰市)的书记急坏了。映秀行政区划属于汶川,可是映秀距离汶川县城远,距离都江堰近。这位书记马上通知县委,结果造成了灌县大逃亡,当年都江堰全城逃空,全部人用各种方式逃到成都或别的地方。当时四川的防震导致一批人逃到了唐山,结果在唐山遇到了唐山大地震。松潘平武命运,就是说科学家可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了这个地方的震情,但是政府的预警防范付出很高代价。最后地震发生在松潘平武这个当时人口稀少的地方,死亡的人口较少,而为了防地震付出的代价极惨重,甚至有一个村有60多个人相信一种邪教,他们认为末日到来,在大队长的带领下投河、投水,死了40多个人,史称“红光村投水事件”,发生在安县。

地震预警的现状

地震预警有三个关键:地震预警科学水平、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应对灾害的社会素质。

“1966-1976”、“1977-2007”,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历史单元。前一个单元,为20世纪中国大陆地震的第四个“高潮幕”,恰与“文革”重叠。“文革”时期数次成功的地震预警,除了地震科学工作者的贡献,“备战备荒”年代广泛发动群众捕捉异常信息的特有方式、政府“不计后果”的拍板,都是重要的原因。后一个单元,地震从平静缓慢走向活跃,正逢“改革开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海城预警模式、青龙预警模式已难以复制。

先说科学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地震科学水平酝酿着飞跃。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于2000年通过国家验收。总投资近23亿人民币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在汶川地震一个月前的2008年4月11日刚刚通过验收。但是,“文革”中的群测群防队伍锐减,唐山地震之后全国有群众测报点3万多个,业余测报人员20万人,其中四川省业余测报有1.4万人,堪称群测群防大省,“文革”之后群测群防队伍被认为科学性不足,1979年开始整顿,1980年底全国测报点降到5000多个,业余测报人员降到2万,四川到了1985年,含重庆,全省不到1000人做这个工作。

从1996年起,盖勒等人在《自然》、《科学》等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地震不能预报。随即有人针锋相对发表反驳文章,在国际地震学界爆发激烈争论。

2006年唐山地震30年,中国地震局局长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我们国家对20多次地震做过较为成功的预报,目前能做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大概是10%.是哪些地震?我做了核实。1990年以来被成功预报的地震,包括北京小汤山1990.9.22:4级地震、青海共和1994.2.16:5.8级地震、云南省孟连县中缅边境1995.7.12:7.3级地震、四川甘孜白玉―――巴塘1996.12.21:5.5级地震、新疆伽师1997.4.6:6.3、6.4级地震、云南宁蒗1998.10.2-11.19:地震群;

最大6.2级、辽宁岫岩一海城1999.11.29:5.6级地震、四川绵竹(震中在汉旺镇)1999.11.30:5.0级地震、云南大姚2003.7.21:6.2、10.16:6.1级地震、甘肃民乐2003.10.25:6.1级地震、云南宁洱2007.6.3:6.4级地震、开幕式前发生的“亚运会地震”。其中有三次地震,四川甘孜白玉、云南宁蒗、四川绵竹都是因四川地震工作者的临震预报,而被成功预警的。

什么是亚运会地震呢?就是根据预测,在北京亚运会时期可能会有四级左右的地震,国家地震局局长采取打招呼的方式,向政府做了汇报。亚运会这天下午是3点开幕,地震是上午11点到来,发生在北京小汤山,与亚运村直线距离是10公里,亚运村今天就在鸟巢、水立方附近。再看中缅边境7.3级地震的成功预警。1995年初全国会商圈定滇西为6级地震危险区,这些都是中期预警,到了6月上旬预报月底前中缅边境有5.5级地震,这是短期预报。于是云南省政府指挥县级政府进入预警戒备,6月30日5.5级地震发生,7月10日6.2级地震发生,科学家认为还都不是主震,还要预防,于是政府命令学校放假、百姓撤出危房。7月12日,7.3级地震发生,仅11人死亡。最新的例子。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地震预报成功,获中国地震局2007年度十大地震科技进展的第二名。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