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嵩巍: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个案研究――以6.9圣战为例

作者:时嵩巍发布日期:2011-01-19

「时嵩巍: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个案研究――以6.9圣战为例」正文

摘要: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被传统民族主义者视为彰显大国形象的绝佳盛宴,然而世博会期间的“530事件”却引发网络民族主义者在网络平台上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圣战,被称为我国网路民族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本研究借助前期热议的网络民族主义事件――6.9圣战为个案研究,结合网络民族主义的相关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新浪博客有关“6.9圣战”的博文进行文本分析,全面呈现了网民对该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行为,集中展示网民对中韩关系、国民现状的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该事件中呈现的网络民族主义的特性,探讨网络民族主义的现实危机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 530事件 6.9圣战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无不是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与西方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的碰撞而复兴繁荣。从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使爱国网民迅速集结成立“强国论坛”,到2003年一系列中日矛盾引发万人网络抗日签名,到2005年网络汉服运动凸显网络民族主义突破传统防卫性思维掘起中国文化定位,再到2008年事件灾难频发极大地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而Anti-CNN网站的建立,“四月青年”的涌现为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赋予掀起新篇章。

2010年世博会让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和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而世博会期间的“6.9圣战”却在这一背景下再次引爆民族主义的浪潮。点击6.9圣战纪念页,曾经的AK558军团 暂定官方主页,艾青那句广为流传的诗句 陈列页首,《我爱这土地》所表现的爱国情怀这一次不是通过教育而是通过网络感染数十万中国青年及学生,这批“爱国者”更是打着“圣战”的旗帜,用语言和网络技术狂热的谩骂与攻击,引发爱国危机。

在无数网民为此次“爱国行为”叫好的同时,亦有无数学者用理性的声音呼吁,也有激进分子趁机造势,在互联网上再一次实践了所谓“自由表达”的众声喧哗。然而,这场被认为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也被定义为激烈的网络文化冲突,也可称为网络民族主义绝佳案例的网络混战,在网络舆论层面上究竟呈现怎样的状态,即在此次事件中广大网民包括参战者、呼吁圣战者、被批判者、围观者他们对这件事的认识如何、态度如何,多大程度影响他们的现实行为?对于事件的发生、发展与评价,网络民族主义如何体现?起了怎样的影响?而这一场全国上下年轻人的欢快盛宴中体现的终究是爱国主义的胜利,是网络“义和团”,是网络极端民族主义的肆虐,还是网络推手顺应网民民族主义情绪的一次市场营销? 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二.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与现实国际关系的背景密切相关。“网络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公认的最早提法来自《国际先驱导报》的系列报道 。20世纪末21世纪初几起中美、中日突发事件 引发中国网民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激烈讨论,其中中华网、强国论坛的建立被认为是网络民族主义活动固定化的重要标志,2003年也被称为“网络民族主义的发轫年”。 2008年一系列突发事件使民族主义情绪高潮迭起,而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首次在虚拟空间实现了真实的嬗变。

网络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民族主义,其概念界定未突破民族主义定义的表述。郭旭认为现阶段我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指的是在互联网上中国人显性或者隐性的表达、传播和制造民族主义情绪、思想和言论的行为。董海浪认为网络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是指人们基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认同、归属、忠诚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公开表达的,对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和发展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和愿望要求的总和。而闵大洪在《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观察、分析――以中日、中韩关系为对象》中双向定义“网络民族主义”, 一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民族主义言论、情绪和思潮;二是表达、鼓动民族主义情绪,制造、扩散民族主义理论,并在某情况下推动现实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网络传播行为。该定义强调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的结合,较为全面的展现网络民族主义的独特性。

对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构成主体和表现形态。向洋根据盖洛普公司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较高教育水平,21岁至25岁的男性青年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的最主要的参与使用者、推动者和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也是社会思潮中最积极的参与者、追随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因而成为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构成,此后的研究者多以此为共识。而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态是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上聊天、电子邮件、BBS网上论坛、博客日志以及创建网页和主页等娴熟的网络技术迅即传播者宣泄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言论。最初,郭旭总结网络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言语行为,网络民族主义者的交往论战或言语行为往往只是一种符号互动,极少转为现实活动。但随着网络民族主义日渐成熟和影响力扩大,其变现形态呈现多样复杂性。闵大洪认为网络民族主义包括利用新媒体表达情绪、制造舆论、组织游行、黑客攻击等多种形式。其中,特别强调“民族主义黑客”也称中国红客的网络大战对冲突国家和敌对民族产生实质性攻击。此次圣战就是呼吁网民在6.9对SJ官网发起群体性攻击,结果导致官网瘫痪、贴吧爆吧以及多个韩国国家官方网站被黑客攻击无法进入就属于此类。

民族主义在中国尚未有合法位置,网络民族主义自诞生之日起自然也饱受争议。对网络民族主义的价值判断和界定,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是王军《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中总结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四种典型观点:1)表现消极层面。这种观点将网络民族主义界定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特别是“愤青” 在网络上极端的言论。2)表现较积极层面。这种观点将网络民族主义界定为一种爱国主义行为,即以网络为平台的爱国主义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言论和行动。3)网络民族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在网络上宣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描述其积极和消极影响。4)“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时代的最新表现,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中获得了充分的表达平台,从而获得表达途径与相关目标的实现。

基于网络民族主义具有“双刃剑”的影响,吴学冰通过《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社会政治功能透视》肯定网络民族主义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的独特作用,卜建华则强调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董海浪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控制其消极影响,肖俊勇强调完善网络立法,保障公民的网络表达权等。应该说网络民族主义不仅影响两国关系,还深刻影响中国政府、媒体和网民的关系,其现实意义不容小觑。

2005年罗迪、毛玉西《争论中的“网络民族主义”》是较早一篇对“网络民族主义”进行综述性质的总结的文章,此后的研究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主义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展开分析,基本处在“叙述表达”的状态,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和具体调查,其话语系统一定程度上处于被泛化、标签化的混乱状态。近几年略有改观:2008年赵广平《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山东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民族主义的认识现状。2009年《从网络舆论析中国网民的民族悲情》李开盛强调民族情绪的网络舆论表达,其采用的对新闻报道跟帖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值得借鉴。

目前,为应对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的口号力图探求民族主义与全球化共存共赢的路径,以实现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崛起复兴。早在2004年张丰清就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与构建》中针对中国民族主义特点,提出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构建方向是“温和的、理性的现代民族主义”。到了风云变幻,事件灾难频发的2008年,中国的民族主义掀起高潮。李霞、李正的《从民族主义透视围绕“3.14”事件的中外新闻传播――兼谈中国民族主义转型》从民族主义角度,分析中外媒体围绕"3?14"事件的新闻传播之间的矛盾及其引起的不同的民众反应,提出在全球化时代里中国需要从传统的中国民族主义转向理性的中国民族主义。陈岳通过总结北京奥运会的辉煌过程与圆满成功,页提出当今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遵循理性。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引导到理性、宽容、和平的方向上,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也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正确认知,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相互间的了解和感情。

众多研究者一再强调理性的民族主义,然而何谓理性的现代民族主义如何实现理性的民族主义却没有详细阐述,而事实上由于全球化、民族主义本身的复杂性,国际关系的多变性让现代民族主义很难按预期步入理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民众的民族主义表达提供了最广阔平台,网络民族主义呈现新的特征,它作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以特殊的形态在网络上甚至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由于互联网的特性,网络民族主义并不完全已从中国民族主义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危机和觉醒。无疑,网络民族主义放大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矛盾冲突,也为寻求理性民族主义解决实现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共存共赢设置了障碍。因而,结合案例分析网络民族主义的特性,理清民族主义在互联网这一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介质上的形态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网络民族主义”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基本上从理论上全面梳理了该术语的缘起、概念描述、成分构成、观点争辩、影响作用、应对措施等,但大都缺乏科学的论证和方法的检验。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对互联网的实际操作渠道进行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网络表达和传播进行分析,呈现网络民族主义的现状。一方面可以验证或推翻前人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为网络民族主义研究领域补充实证研究的数据和内容分析资料,便于后人进一步分析比较。

三.“6.9圣战”事件梳理及特征

世博会被看作是全球化进程的缩影,而上海世博的新生在于主办国已不再局限于通过一次盛会来获得“荣光”,而是思考一个大国能够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世界做出哪些贡献。 同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认为是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与自尊的盛举。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通过世博会展示其独有的城市魅力,中国通过世博会树立一个包容宽和的大国形象。在这一背景下,任何有损中国形象,给中国人抹黑的行为都引起国人不满,甚至群情激奋。

6.9圣战的直接导火索是“530事件”也称“SJ事件”。5月30日当天,Super Junior(简称SJ) 、安七炫等韩国当红明星的粉丝蜂拥世博韩国馆争抢当晚的演出门票,现场极其混乱出现踩踏事件,不少韩粉(哈韩族)谩骂侮辱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志愿者,这引发爱国网民极大不满。网民与SJ粉丝的口头争论发展成爆吧 ,为伸张正义,为世博的武警和志愿者出气,以“魔兽世界吧”(WOW吧)为发源地,在天涯、猫扑等网站出现了网友组织的反对SJ及粉丝的活动,口号为:“脑残不灭,圣战不休!”随后,网络上不断流传妖精们的不当言论 ,进一步激怒了爱国人士。随后,“6.9圣战”官方网站上发布圣战号召帖,相约网民在6月9日晚7时在知名论坛和网站对韩国明星团体及粉丝进行爆吧、声讨等行为。与此同时,哈韩粉丝此时,最初小规模的“SJ爆吧门”正式以“圣战”之名普遍受到网民关注。

6月9日当晚由于百度的介入预期计划受挫,但并没有影响“爱国”网民的热情。网民以及黑客高手们有组织的集中攻击百度SJ贴吧,SJ韩国官网等网站,直接导致百度贴吧大面积不正常,被迫关闭数小时。也有不少韩国政府网站被黑 ,短时间内无法访问或页面显现中国红旗。数十万网友守候在各大论坛网站发帖动态直播,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围观。

作为一起网络民族主义事件,6.9圣战具有其独特性。此次圣战行为由网民催生而起,在网上广为传播,除有传言某大学为圣战游行外,几乎全部圣战行为都在网上开展,爆吧、黑韩国官网、BBS上发帖呼吁、跟帖留言等。而旁观者的评论与分析也集中在各大论坛以及网络博客,即时的网络媒体报道以及专题总结多是转载、编辑网络博客和名人网上发言表态,几乎没有传统媒体介入。可以说,整个事件从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是在互联网上展开,单从形式而言是一场纯粹的网络民族主义。

6.9圣战以“脑残不死,圣战不休”为口号痛批哈韩哈日的脑残行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