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不应过度约束媒体官微」正文
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的影响力正在下降。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面对今天的社会舆论环境,这些官微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它首先是微博,它要适应微博的环境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它更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要服从国家主流媒体的管理。
实际上,我们应该对传统主流媒体和其微博进行一个区分,二者不能等同,不应用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要求去约束其微博。
人们一开始认为的媒体官微即代表媒体观点的看法在慢慢被打破。媒体官微刚出现时,许多人把官微言论认为是媒体本身的观点,但后来发现事实并不一定如此。这种“分裂”出现的原因是,管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部门往往不同,微博受到的管制更小一些,因此它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意思,不一定代表媒体本身的说法。
另一方面,由于主流媒体必须保持自身的严肃性,在发布文章和观点时显得四平八稳,在媒体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情况正在缓慢改变,但不太可能出现急转弯。然而,在互联网新媒体语言环境下,如果再用过去的东西和现在的新情况争斗没有可能。生动、活泼是互联网语言的一大特点,如果依然发表论文一样沉闷的文字,是不会有人感兴趣的。
但是,主流媒体在微博语言风格上可以活泼、多元化一些,不代表观点上就要迎合大多数网友的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迎合呢?这大概跟现在主流媒体官微的困境有关。
这种困境一方面来自“粉丝”,在互联网上,粉丝数量即意味着微博影响力,为扩大粉丝数量,官微以及不少个人用户在发布观点时不得不考虑粉丝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还必须满足政府需求,不能越过“红线”。然而在当前官民之间冲突、对立频频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官微既要考虑政府态度,又要顾及民众观点,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个人微博也存在这个问题,但传统媒体官微的困境显然大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官微需要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基本价值理念,即不以人多人少作为判断标准。虽然不能迎合网友的观点,但也不能忽视。如果说网友的言论很多是不理智的,那其中原因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二是坚持基本的事实判断,不信谣不传谣,树立官微的形象。
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