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政策制定中的一路思索」正文
《编按》马英九总统第二任期即将在五二○展开,文化部则在次日正式揭牌。内定首任文化部长、现任文建会主委龙应台,首度就文化部的愿景发表专文,特交联合报独家刊出。
文化部要做的事情真多:它必须创造环境,让这个国家里每一个艺术家、文学家得到心灵奔放、才气焕发的机会。它必须建构机制,让流动如水、明灭如星的创意得以凝聚,得以专注,得以永续,从而成为国家的品牌,人民的荣耀。它必须有前瞻力,制定计划,让思想的内容、文化的价值、种种难以固化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经济的产值,然后让经济的红利回头来灌溉创意的土壤,使内容更深刻,价值更隽永,犹如雨水重新回到花园。
可是,文化部更核心的责任,其实在于它怎么面对国民。
让经济红利 回头灌溉创意
国民是谁?是中小企业里每天拚搏的老板,是饶河街夜市里叫卖的商贩,是精神病院里逐渐康复的病人,是正在狱中的服刑者,是开家庭美容院的陆籍配偶,是臂上有“反共”刺青的老先生,是那被迫或选择从事性交易的妇女,是大城市明星学校里的学生,也是偏乡离岛人口外流的农村渔村里的孩子。
所谓文化部,就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分配者。像一个农人,往哪里犁田、撒种、施肥,哪里的作物就可能欣欣而长。我在思索的是:如果认真地看待国民文化权这件事,我们过去做了多少,欠了多少?怎样的机制可以让文化资源真正地渗透进入台湾七千八百三十五个村落?文化权如同政治人权和社会参与权,不是有钱人的特权,不是中产阶级的标志,文化权是国民的基本人权──这个基本的承诺,实践的具体步骤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