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辉:“战争即和平”的注脚」正文
宫崎骏在新作《起风了》票房大卖之际宣布退休,引发一阵骚动。宫崎骏的作品,若以一言蔽之,可谓“有思想的动漫”。不过,宫崎骏在日本并不是孤峰突起的,在他巨大的身影之后,还有着众多“有思想”的动漫名家,其作品甚至比宫崎骏更具批判性。
以我极有限的观影经验,曾特别留意过两部片子:大友克洋导演的《回忆三部曲之大炮的街》,押井守导演的《空中杀手》。
《大炮的街》是部短片,据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长镜头动画片’”,节奏不免缓慢,画面有些沉闷,不过题材特异,也确有内涵。它塑造了一个巨炮之城,或者说巨炮之国: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大炮,整个城市的工作、生活及学习,都围绕着大炮运转;小学课程是关于如何准确地开炮,而城市里则充斥着这类口号:“为了我们的祖国奋力出击!”“没有纪律就没有胜利!”“我们要以牙还牙!”开动巨炮更是每天最重大、最光荣、最神圣的仪式,巨炮一响,所有人都举手欢呼―――不举手、不欢呼是不允许的,那就是“态度问题”,是“立场问题”。电视新闻总是报道每天开炮的次数、敌方目标的损毁情况;电视节目则永远是《大炮之家》,故事里的小朋友喜欢画大炮,他的梦想是:等我长大了,我要做开炮的那个人。可以说,大炮之城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外战争以维持对内统治。
《空中杀手》据森博嗣的同名小说改编,比之《大炮的街》,情节要复杂得多,显得有点晦涩,但空战的场面堪称华丽。男主角函南优一身为“基尔多雷”(也即“空中杀手”)的一员,隶属于日本战争公司罗斯托克,与欧洲劳特伦公司相抗衡;“基尔多雷”的肉体永远处于青春状态,却没有关于过去的记忆,他们全部的工作和生活就是飞行,战斗,击落敌机或被敌机击落。撇开具体的细节,尤其是情感元素,影片要表现并揭露的政治内幕是:敌我双方,实际上都在默契地通过观赏性的空中格斗――― 可以说是商业秀式的战争――― 以建构社会内部的和平秩序。这就跟《大炮的街》所表现的政治内涵不约而同了。
这两部动画,都让我联想到奥威尔的《1984》。《1984》第二部提到一本书中书,系大洋国“人民公敌”果尔德施坦因所著的《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际》,里面第三章“战争即和平”分析了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之间战争的性质:“……战争不再像二十世纪初期几十年那种的你死我活的毁灭性战争,而是交战双方之间的目标有限的交锋,因为双方都没有能力打败对方,也没有打仗的物质原因,更没有任何真正意识形态的分歧……”“按以前的战争标准来看,现在的战争完全是假的。这好像是两头反刍动物,头上的角所顶的角度都不会使对方受伤。但是,尽管战争不是真的,却不是没有意义的。它耗尽了剩余消费品,这就能够保持等级社会所需要的特殊心理气氛……战争是由一国统治集团对自己的老百姓进行的,战争的目的不是征服别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战争的目的是保持社会结构不受破坏。”(据董乐山译本)奥威尔以果尔德施坦因名义提出的战争原理,最恰当地说明了“大炮的街”和“空中杀手”那种社会的性质;反过来,又可以说,“大炮的街”和“空中杀手”作为虚构世界,正可作为奥威尔政治观察的注脚。(当然,影片对战争的警惕和批判,不仅有西方政治观念的挪移,也有日本历史创伤的余痛;它不仅是对虚拟世界的灰暗想象,也是对战时政治的阴郁回忆。而巨炮、战机作为中心意象也非偶然,它们正是日本人曾经最熟知也最得意的――― 日俄战争时,在最关键的攻克俄军旅顺要塞之战中,依靠的就是280毫米的重榴弹炮;太平洋战争初期,一度独霸海天、横扫英美的,则是声名赫赫的零式战斗机。)
适宜为奥威尔做注脚的,还不仅仅是作为虚构作品的动漫。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过一部《来自铁山的报告》(R eport FromIronM ountain),主题是关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对策,据说由华盛顿政府秘密组织顶尖专家完成,其中明确指出:“战争系统不仅是一个国家作为独立政治系统存在的必要因素,对于政治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战争,政府统治人民的‘合法性’就会出现问题。战争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政府能够拥有权力的基础。历史上不胜枚举的例子表明,失去战争威胁的政权,最终导致了权力瓦解……战争的可能成为保持社会组织结构的政治稳定因素。它保持了社会阶层分明,保证了人民对政府的服从。”(据宋鸿兵《货币战争》转引)这跟奥威尔不是若合符节吗?考虑到这份报告的撰写正在《1984》风行之后,其受奥威尔影响的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是独立知识分子与御用知识分子对战争问题的共识。
事实上,对外战争的对内作用这一原理,不能说就是奥威尔的发现;我想,古往今来,发现这一原理的统治者多矣,只不过他们都秘而不宣罢了。就说日本吧,战国时代丰臣秀吉发动征韩,明治时代西乡隆盛、板垣退助主张征韩,就都有转移社会内部矛盾的用意。
在此,还可以举一个本土的例子。陈寅恪1965年有诗《乙巳春夜忽闻风雨声,想园中杜鹃花零落尽矣,为赋一诗》,我在《陈寅恪诗笺释》里认为,此诗影射了当时的政治情势,其中引用了两条毛泽东的材料:一是1957年毛私下表示:“冷战政策也好,杜勒斯的战争边缘政策也好,我都双手赞成。国际上搞得紧张点,国内各种力量就会团结得好一点。外部有压力,内部才会奋发团结。你那面磨刀霍霍,我这面也不会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大觉。”一是1958年大陆炮击金门,毛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表示,台湾的紧张局势有利于大陆的动员和团结。可见土包子出身的毛泽东,对此也有明白的认识。
也就是说,在战争政治学方面,奥威尔与毛泽东的理解是相通的,只不过前者意在揭秘,后者意在致用。当然,毛跟美国智库的那些精英学者,更称得上心有灵犀;说到底,不论左右,统治阶级总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