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正文
■环喜马拉雅经济走廊一旦建设成功,对中国而言,西藏和云南将从一个群山包围中的内陆省份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未来,中国有望通过西藏、云南等地向南亚和东南亚出口商品和资本,加快对外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进口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整个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将受益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从本质上讲,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西部出口。西藏将成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中的战略桥头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环喜马拉雅地缘经济整合将推动一个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诞生。如果南亚和东亚经济接轨,这也就意味着东亚和南亚的地缘结构统一的开始,结果是亚洲陆缘政治的整合。通过环喜马拉雅经济带的合作,平衡陆缘政治与海缘政治的力量为中国突破海上封锁打开空间。
3月16日,证监会在京召开支持西藏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均参加了会议。肖钢指出,要支持西藏企业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发展壮大;继续实施企业首发上市优先审核政策,全面落实西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即报即审”、减免挂牌初费和年费政策,进一步加大“新三板”市场对西藏的支持力度。肖钢还表示,要发挥期货市场支持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们理解,应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去思考这一事件。“一带一路”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一带一路”是在全球化4.0的大背景下,依靠投资、贸易和货币,重新参与全球化经济政治活动。对内,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对外,增加新的需求,扩展海外影响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已有近60个国家表态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同时也获得了东盟、欧盟、阿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另外,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东南沿海为重心,东部沿海集中了大量的要素资源,而大部分资源却集中在西部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以沿海地区为主,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则将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一带一路”战略必然会促进中国产业转移和平衡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南亚大通道
在今年西藏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举措,2015年将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在西部地区中,西藏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的重要地区。地理上,北面与新疆、青海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云南、四川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长约3842公里,不仅是“走出去”的重要地区,也是链接国内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西藏毫无疑问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西部桥头堡。
狭义的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是以樟木、吉隆、普兰口岸为窗口,以拉萨、日喀则等城市为腹地支撑,面向尼泊尔、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等,发展边境贸易、国际旅游、藏药产业以及特色农牧业、文化产业等。广义的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则是从喜马拉雅经济区域扩展至孟中缅印为核心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2013年5月,李克强访印期间,为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紧密连接,两国共同倡议建设经济合作区域。中印在联合声明特别提出,两国共同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并将成立联合工作组,加强该地区互联互通。很显然,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辐射作用将带动南亚、东南亚、东亚三大经济板块联合发展。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能够通过四国延伸带动亚洲经济最重要三块区域的联动发展。
在这个经济带中,孟中印缅四国是核心国家,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总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8亿,资源能源富集,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
印度是金砖国家之一,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2亿,自然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此外,印度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也是绚丽丰富。软件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然而印度虽然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农业方面还不能基本自给。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超过1亿,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不过,孟加拉国有丰富的天然气、石灰石、硬石、煤、褐煤、硅石、硅土、高岭土等自然资源。截至2014年,已公布的天然气储量为3113.9亿立方米,煤储量7.5亿吨。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
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但其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地理位置十分关键。缅甸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但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缅甸对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需求。
有望催生一个超越东亚、南亚次区域
概念界线的亚洲经济区
近年来中国同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的贸易总额增长迅速。2014年环喜马拉雅地区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增速达25.8%。从中国进口数据来看,随着合作的加深,中国从环喜马拉雅经济区域进口的增速在提升,2014年进口增速超过60%,远超平均水平,显示出未来中国深入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区域发展潜力和经济前景。
投资领域也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有助于提高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主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平均增速保持在15.6%的水平上。可以预见2015年这个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但中国与孟印等南亚国家的投资合作却停滞不前,近些年中国对孟印缅三地区的投资比重不超过中国对外投资的2%,这与贸易合作有很大反差。一方面与地理环境有关,中国缺乏通往南亚的大通道;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缺乏对外投资的顶层设计有关。然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经济合作无疑将为整个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各个国家提供充裕的投资资本,不仅有助于中国消耗过剩产能,而且有助于加快主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中国南亚大通道。
除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外,货币合作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中国能够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专门的丝路基金为国内的企业和国外吸引获得资金的国家提供金融支持,不仅为“一带一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战略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能够扩大人民币影响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各国国民经济体系基本是以海港为中心的海洋经济,当沿海经济发展相对饱和时,各国都期望经济能够由海洋向内陆延伸,通过沿海地区不断向内陆辐射,改善内陆经济,同时完成产业转移。环喜马拉雅经济走廊一旦建设成功,将意味着印度东北部各邦拥有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出海口。缅甸和孟加拉国在经贸交往也会获得实利。各国之间的要素流动性更为便利,也就是说,这一经济走廊将使各国的国内经济结构,在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之间,在中心地区与边疆地区之间更加平衡。
对中国而言,西藏和云南从一个群山包围中的内陆省份,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未来,中国有望通过西藏、云南等地向南亚和东南亚出口商品和资本,加快对外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进口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期间,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完善升级,西部的高铁、公路更是有望对接其他国家,整个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将受益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总体上,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首先能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需求,改变相关国家的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从地理位置来看,环喜马拉雅经济区是连接亚洲各区域的重要枢纽,既有广袤经济腹地,又有良好的港口设施。北可上东北亚,东可连中南半岛,西可通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东国家。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的推进将为更广阔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样板和推动力量,甚至有望催生出一个超越东亚、南亚次区域概念界线的亚洲经济区。如何实现经济合作带的联动发展则需要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核心问题是如何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实现各地区的互惠互利。
或将推动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环喜马拉雅地缘经济整合将推动一个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诞生。环喜马拉雅经济带中,中印关系非常重要。日益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将在中印之间创造出一种新的地缘政治环境,这将对双方的战略和政策选择构成约束与影响。中印既是邻国,又是大国,相互为外交重点,两国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互补性,相互发展的意愿都非常强烈,经济融合将使未来的中印关系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除中印关系外,中国同缅甸等其他国的政治分歧也会因为区域经济的融合或消除或缓和。地缘政治的稳定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也为中国走出去战略迎来良好的稳定环境。
亚洲海缘政治格局和陆缘政治格局之间更加平衡。在亚洲的政治格局中,海缘政治最为明显,美国通过海缘政治形成岛链。如果南亚和东亚经济接轨,这也就意味着东亚和南亚的地缘结构的统一的开始,结果是亚洲陆缘政治的整合。亚洲海洋力量与陆地力量之间的格局将更加平衡。
从全球格局角度来看,将提升亚洲的整体地位与影响。进入近现代历史以来,亚洲各地区之间是以分裂状态出现的,是全球格局、亚洲格局之下的次区域地缘格局。随着超越东亚和南亚界线的亚洲经济区的出现,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亚洲也将出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亚洲整体和亚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西藏发展潜力巨大
再看西藏本身的发展条件。其经济总量排在全国最后一名,2014年GDP名义值为921亿元。西藏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三,为2.6万元。西藏主要以有色、矿物制品、水电、食品、制药等几大产业为支柱。其产业发展上有诸多限制,西藏经济落后有一定客观因素,然而西藏的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
西藏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铜矿开发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铜矿开发领域,2015年西藏铜矿年生产能力将超过30万吨,产能国内占比将达到22%。在盐湖开发领域2015年西藏碳酸锂年生产能力将超过5万吨,产能占到全国38%。西藏的铜矿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的玉龙成矿带,西藏中南部的冈底斯成矿带。另外,班怒成矿带也具有极好的成矿远景。其中,玉龙成矿带长约400公里,现已探明超大型铜矿1处,大型3处,中型2处。除铜以外,还共生有铁,伴生有钼、金、银、钨、铼、硫等多种有用组分。矿带中的玉龙铜矿,其单矿床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冈底斯成矿带长约1000余公里, 1处具超大型规模,3处具大型规模,另有几处具中型规模,是我国近几年铜矿勘查最具远景的铜矿成矿带。
西藏是全球内陆盐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西藏境内已发现盐湖490个,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西藏的部分矿区的资源量大、品位高,为全球罕见。西藏基步查嘎湖、噶尔昆沙湖等以硼、镁、锂、钾、铯为主成矿元素的矿点,不仅具备中、大型矿床的远景规模,而且还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存在。
在水资源方面,最新调查显示,西藏自治区江河水量位居全国第一,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四川省。地区水量达448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0%,人均占有量和亩均占有量都居全国首位。西藏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亿千瓦,理论年发电量约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