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企业家4.0”要从套利型转向创新型」正文
企业家就要承担风险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这个词,最初是法国经济学家坎帝隆使用的,就是从事产品销售和农产品、工业品批发的批发商。在英语当中,企业家是entrepreneur,也就是愿意通过从事冒险活动追求经济利润的那些人。他们独立从事某一种工商活动,不是追随者;他们给别人提供保险,而自己承担风险;他们向别人许诺工资、租金等,但是自己的产品有没有收益完全不知道。
企业家精神可以延伸到非企业领域,比如政治企业家(邓小平)、社会企业家(孔子)、学术企业家。他们做的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冒着很大风险,甚至是杀头。
企业家跟职业经理人很不一样。企业家每到月底就要急着找钱给别人发工资,而职业经理人每到月底就很高兴的领工资。中国流行的“下海”一词很好的体现了企业家的特点,因为下海可能是有去无回,面临的挑战非常大,结果非常不确定。此外,职业经理人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企业家是必须做正确的事;职业经理人重视程序,企业家不重视程序;职业经理人拿的是合同收入,企业家拿的是剩余收入,没有剩余就没有收入;职业经理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企业家要对所有员工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比如一个餐馆,如果厨师没有把菜洗干净,客户吃后中了毒,老板就要承担责任。所以企业家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企业家和资本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只要有好的想法,一定能够找到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二者的关系更加复杂,一般而言企业家就是资本家,如果企业家自己没有资本,很难有人相信他。今天有PE、VC,做企业家容易一点了,但是企业家也要拿出一点资本出来,但如果企业家拿了钱之后买房子,那就很难再做企业家了,因为没有人相信他的能力了。
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是套利和创新
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发现不均衡,第二个是创造不均衡。如果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就没有利润;只有当市场处于不均衡的时候,才有利润可图。企业家就是利用不均衡赚钱,最后推动市场的均衡。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没有企业家的篇章,因为教科书总是假设经济处在均衡当中,这是不对的。
发现不均衡其实就是抓住机会套利。这类企业家从古到今都有。共有三类套利行为:第一类是跨市场套利,到价格贵的那个地方卖东西;第二类是跨时间的套利,如果预期未来一个东西会贵,可以进行股票的买卖;第三类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套利,这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家会去做的事情。
打破均衡就是创新。经济达到均衡之后无利可赚了,所以一定要打破均衡。比如说苹果公司引入了Ipad,就是打破均衡,原来只有电脑。最早对创新进行研究的就是熊彼特,他在191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的创新理论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发现新的原材料、实现新的组织形式等。我将其归结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这三个方面。套利活动使得经济走向生产可行性边界,或者在生产可行性边界从不合理的点转向一个更为合理的均衡点。创新就是不断的把生产可行性边界往外移。
过去30年,中国企业家做的主要就是套利,没有创新。一般所说的中国三代企业家,八十年代的厂长转变的企业家,九十年代的官员转变的企业家,和互联网时代的海归企业家,当然互联网时代有一些创新。这是因为在过去30年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计划经济下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旦市场放开以后,不均衡到处都是,只要办一个企业,生产任何东西都可以赚钱,所以产生的都是套利的企业家。
未来如果我们想用企业家4.0这个概念,和前三代企业家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要由套利型企业家转向创新型企业家。原因在于经过30年的发展,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未来的第四代企业家一定要做成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否则没希望赚钱。企业家定型以后再转型是很难的,所以企业家经常是一代淘汰另一代,而不是原来的一代转变成新的一代。现在我们要从配置效率的增长转向真正的创新驱动的增长,这需要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家。没有新一代的企业家,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增长就不太可能实现。
创新需要合适的环境
创新是把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变成一个客户愿意买单的东西。如果真是一个新的想法,大部分都不会认同。如果你提出来一个想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那就不是创新了。所以我对创业大赛的评比结果有点怀疑,尤其不能靠专家评比一个企业有没有创新。如果专家愿意出钱投资他认为有创新的企业,听听他的意见才是有道理的。
创新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东西。企业家的创新和发明家的发明不一样。发明家可能变成一个企业家,最典型的例子是爱迪生,但是企业家不一定是一个发明家。只要做出新的东西就是发明家,而企业家要看到这个东西的商业价值。瓦特就是一个典型的发明家,但是谈不上企业家,蒸汽机背后的企业家是罗巴克和博尔顿两位,这两个人做的就是VC和PE。
创新再简单来讲,就两个方面,一是试图给别人创造价值,二是降低成本。如果一个创新既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也不能降低成本,这本身就没有意义。要做到创新,前提就是理解人性,凡是伟大的企业家都对人性有透彻的理解。国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他不做市场调研,但是对于他生产的东西,市场非常喜欢。国内的例子是马化腾。微信这样的产品就是完全凭借想象和对人性的理解而成功。很多企业家喜欢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色情或上瘾)赚钱,这是我不赞成的。把梳子卖给和尚就比较糟糕,要把梳子卖给需要梳子的人,一定要创造真正的价值。
新产品出来的时候,不可能用统计去研究它,不可能用市场调研研究它。即便是在大数据时代,再大、再全面的数据也没法代替企业家的判断。做企业就要面临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家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本领,就是可以判断未来。像比尔盖茨就能看到未来计算机变小的趋势。现在流行的大数据不能代替企业家,再大的数据、再全面的数据没法代替企业家的判断。
要促进创新型企业家的出现,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环境。自由和法治,对创新非常重要。套利和创新对于制度的敏感性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产权保护很弱,法治很不健全,仍然会有套利的企业家,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创新的企业家几乎不可能。套利型企业家在一开始就赚钱,然后赚得越来越少;创新型企业家在一开始肯定亏损,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能盈利。如果没有对未来有很好的预期,不可能有人真正去创新。此外,因为必须过了亏损期才可能赚钱,创新对金融市场非常敏感,别人的投资变得非常重要。
企业家可能会被政府的产业政策所诱惑。实际上,产业政策是注定失败的,因为产业政策假设政府官员比企业家还企业家。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应该要有独立的判断,不应该看政府是否支持。因为能不能成功,不在于政府支不支持,而在于能否给消费者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