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如何理解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正文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9.2%降到了2014年的7.4%。就这一现象,学术界的意见很不一样。有人认为这是周期性现象,一旦经济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回暖,经济增长率仍将回到高速增长状态;有人则认为,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显著降低,中国经济以后再也无法实现以前的高速增长,将逐步向中高速和低速增长转移。该怎么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这种变化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笔者严格区分了“潜在增长率”和“产能增长率”两个概念。“产能增长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率。而“潜在增长率”,指的是一个经济的生产潜力的增长率。这种生产潜力决定于这个经济的可用资源,比如劳动力、资金、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制度效率、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等。这种生产潜力是潜在的,还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比如,资金要通过投资变成资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要通过企业家的整合形成企业,才能够形成生产能力。
我国近年经济增长率下滑,到底是周期性的,还是因为产能增长率下滑导致的?如果是周期性的,那么以后还有可能重新回到高速增长;如果是由于产能增长率下滑导致的,那么今后回到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因此,在理解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率下滑时需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实际增长率和产能增长率一起下滑。如果是这种情况,当政府采取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时,通货膨胀率会提高,因为实际增长率是随着产能增长率一起下滑的,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会导致总需求接近甚至超过产能,引发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第二,实际增长率下滑,但产能增长率没有下滑。跟这种情形相应的是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下通货膨胀率不高。在这种情形下,产能增长率依然较高,但由于需求约束,导致实际增长率下滑。因此,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即使需求有所增加,也赶不上产能的增长,通货膨胀率就不会上升,至少在这种政策的初期或者在这种政策的力度没有超过产能增长的限制的时候是这样。
我国目前的情况很可能属于第二种情形。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的产能增长率(在他们心目中,“产能增长率”就是“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所谓的“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产能增长率下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并不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首先,从我国经济目前的实际表现来看,7.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其实并不低,但跟它相应的通货膨胀率在2.0%~2.6%之间,相当低;可以预见的是,即使采取了扩张性政策使得经济增长率提高到8%甚至更高一点,通货膨胀率也不会显著上升。而且,在我国经济这样高的增速下,产能过剩的程度还在加剧,表明经济现实与“产能增长率下降”的说法不一致。
其次,产能增长率要大幅度下降,总得存在一些我们容易识别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供给面总该出现一些显著的突变。那么,中国经济近几年出现了什么大事情,导致人们认为产能增长率突然下降?我们知道,产能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制度变迁等因素的贡献)、劳动力增长率。在这三类因素中,我国只有劳动力开始真正下降,增长率从正转为负,拖累了产能增长率的增长,但劳动力是个慢变量,劳动力增长率是缓慢下降的,不可能突然降低。资本增长率主要决定于投资率,我国的投资率大幅度下降了吗?好像没有,投资占GDP的比例依然很高。在全要素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中,技术进步率突然大幅下降了吗?依然想象不到有什么因素导致中国的技术进步率突然大幅度下滑,也没有观察到这一点。实际上,影响我国科技进步率的因素正负两方面都存在,一方面,我国的后发优势减弱可能导致科技进步率下滑;另一方面,我国的资金更丰裕、科技水平更高、科研人员更多会导致科技进步率提高。不管哪个因素,都不是短期能够发生突变的。人力资本的增长率突然下降了吗?由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中国人力资本的增长率近年来更可能提高而非下降。制度变迁减慢了吗?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改革不但没有突然刹车,反而在十八大后突然加速了。
因此,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下滑,但产能增长率并没有下滑,中国经济依然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下滑是周期性的,不能把周期性下滑看作趋势性变化,否则会错失经济发展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