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军: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转型」正文
我今天坐在这里感觉很不一样,平时我都是坐在旁边的位置。各位朋友能来我觉得很高兴,我搞了五年半的活动,我自己从来没讲过,今天是我第一次做主讲人,感觉不错。
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呢?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我本来是研究中国转型问题的,但我越思考中国转型问题,就越发现美国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如果说单一因素,我估计美国是影响中国转型的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因素的话。
我为什么思考中国转型问题时会想到美国问题呢?大家都知道费正清这个人,我认为费正清关于中国问题的分析模式――也是西方很多人的分析模式,现在依然是适用的。就是所谓的“冲击与回应”的危机应对模式,在我们分析当今中国现实状况的时候,依然是有效的。
费正清的模式是什么呢?就是中华帝国本来是一个封闭式的帝国,过去几千年就是王朝循环;中国人的世界观、宇宙观也都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东西,和西方是很不一样的。到1840年以后,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动的卷入所谓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之中,中国所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清末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比我们更清楚,因为那个时代他们遭遇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他们所承袭的一套东西都是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所以他们很自然的觉得西方的东西跟我们的很不一样。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感受更深,但是我们当下的中国人可能就感受不深了,因为从1840年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空环境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已经不太一样了。
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很不一样了,但是我觉得把费正清总结出来的这种模式用于分析中国的问题,还是非常有效的。我思考中国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发现,中国这个社会如果没有外面的足够的刺激、足够的拉扶作用的话,还会像以前一样,一个个王朝不断的循环,因为中国人的历史观、世界观里本来就没有一种关于进步的观念。就是“进步”这两个字,你在中国历史上看到过吗?古书上没有。中国有复古的观念,但没有进步的观念。进步这种历史观其实来自于基督教,最后被康德、黑格尔总结出来了。西方的历史观是这样的,就是说基督教相信上帝创世,然后经过人类的发展,最后有一个历史的终结,也就是历史的末世,末世后面有耶稣基督再来。耶稣基督再临之后,时间就没有意义了,当然所谓的历史也就失去意义了。人类的发展就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本来是有宗教含义的,但被康德、黑格尔他们提炼出来从世俗理性上讲述这种历史的观念;最后,这种观念,就是进步的观念被马克思庸俗化了。但是中国怎么样呢?中国的历史观就是复古的,过去的中国人就爱讲三代之治。过去中国人的这种传统观念就决定了他们看待问题时很不一样,如果由中国人自己整来整去,中国人的观念就永远改不过来。
那为什么最近我觉得美国的因素变得更加重要了呢?我最近思考我们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个事实没有: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而中美建交,就是中美发表建交公告,你知道什么时候吗?1978年12月1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1月1日。这两件大事的发生只相差几天的时间。就是说,非常巧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时间和中美关系的建立、演化有非常大的关系。我提到的这个视角,我在中国的评论界里面还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讲过;但是我一直有这种感觉,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开放的作用其实远远要胜于改革。就是中国所谓的进步、所谓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开放,而不是来自于改革。
那中国开放,自然要跟美国建立关系。1978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么30年,刚好和中美关系发展的30年历程重合,指的就是在影响中国真正变革的各种力量中可能美国因素是最最重要的,这个也是很巧合的一点。这么多年,你看中国所谓的改革,发现有什么成效吗?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政治上怎么样?没有变化;经济上怎么样?中央集权的控制没有变化。中国现在经济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啊?中国有很多的出口企业、中国有很多的外资企业、中国有很多的所谓的城市白领。你想一想,如果没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发生的,绝对不可能发生的;那样,中国社会的面貌就非常不一样了。
我最近越发思考这个问题,就越发现可能现在的中国人的感觉没有19世纪末的中国人那么敏锐。现在好像说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有100多年,但是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感觉还是不那么敏锐的。中国转型问题、中国各个方面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怎么去面对?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一般的大众,说实在的,力量非常小;党内所谓的改革派也好,过去民间的精英份子也好,整体的力量也是非常弱的。我为什么讲中美经济关系,不讲别的,因为我觉得从中国的长期历史转型来看,真正的决定因素就是中美关系。你说赵紫阳、胡耀邦这两人,一旦下台,那可能就发挥不了作用了,但是中美关系的因素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我就觉得研究中国转型,不能从一个纯粹的政治维度去考虑,而是要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经济的角度去考虑。
直接促发我今天来讲这个问题的是希拉里这次来中国访问。中国人权问题很多,很多人对希拉里不但不讲人权问题,不提中国的政治犯名单,而且还公开说人权问题在中美关系中处于一个比较次要的地位感到不解。现在美国更关注的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中国在环保,尤其是在气候变暖方面所能够做的一些事情,中美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这么一个新的聚焦呢?其实我觉得,要放在中美关系长时段的历史进程里面来考虑这个问题。政治的事情,比如说人权问题、释放政治犯的问题,可能只会影响局部人,我不是说这没有意义,而是说它可能只会影响局部的一些小问题。但是,我觉得中美的经济关系是影响中国长期的变革、长期的转型、社会经济的这种整体变革的一个大因素。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不同意我的判断。
中美关系的建立,至少我个人认为美国方面是基于一种复杂的考虑,里面是有一种真正的和平演变的战略考虑的。1979年卡特为什么会愿意和中国建交?你们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说一个题外话:我发现中国人现在很多问题上的思考能力其实不是很足的,包括我自己。我不是批评在座的各位,也不是批评其他人,我指的是所有人。关于中美为什么建交,我们这边的说法是什么苏美冷战,美国利用中国跟苏联对抗等,诸如此类。其实我们很容易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你说这个角度有没有一定的道理呢?我觉得可能有。但是,为什么美国后来愿意让出广阔的市场,让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去到美国留学呢?既然是利用中国,它不这样做也一样可以利用,它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还有一种想法,说美国想遏制中国。其实让中国继续闭关自守是对中国最大的遏制,但它最后开放了美国的市场,让中国沿海的出口产业变得很发达;正如我上面所说,对美关系正常化之后,我们才看到中国城市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工商文明才有了同步的发展。其实这些东西,我以前也没有思考过,最近这一段时间思考中国转型的问题,我才发现其实这里面有一种很强的美国的主观愿望上的因素。除了实际的利益考量之外,美国的外交战略思维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我觉得对中国和平演变这种思维在克林顿时期是最明显的。卡特和克林顿时期都是民主党政府,卡特使中美建交,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克林顿虽然对中国的人权攻击特别厉害,但最终让中国加入了WTO。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至少我看到学术界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思考。
我个人认为,最近十几年中国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中国加入了WTO,这对中国历史进程是影响最大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没有认真去反思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官方的结论说,美国之所以放弃人权要求,是因为他们看中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其实恰恰相反,加入WTO之后是我们中国人利用了美国的广阔市场,而不是美国人利用了中国的广阔市场。那么它的战略意图在哪里呢?因为我们知道,美国的民主党通常讲究人权外交,我就认为,民主党克林顿时期他们之所以顶着国内压力,和中国达成WTO的谈判,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和平演变这么一种长期的策略。
很多中国人,包括我以前也是,思考中美关系喜欢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一些很短视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但是,我为什么是从和平演变的角度讲呢?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将来整体上的现代化进程,都是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支持的;不是你中国放了一个政治犯或者现在开始民主选举了,中国就实现现代化了,绝对不是这样子的,尽管释放政治犯或者举行民主选举极其重要。就是说,对于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它们经过了几百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变迁,知道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有可能实现形式上的民主,但是,它不会真正的带来稳定,也不会真正的形成一个繁荣社会。有人喜欢拿印度与中国比。印度现在已经民主了,这一点我是非常佩服印度人的,但我觉得我们也必须客观面对印度的问题,不是说印度是民主国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或者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跟你们讲,我一个朋友是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的,她就给我说印度的人权状况实质上是非常糟糕的。我不是说民主不好,民主我当然认同,但是对一个真正的现代化社会来讲,仅仅有民主肯定是不够的,因为你没有一个现代的工商体制、没有现代的市场机制、没有现代的城市化、工业化支撑,你这个民主是没法有效运作的。我在大赦国际的那位朋友她刚好负责观察印度的人权状况并介入某些事务,她就发现,在那种社会里面,虽然有代议制民主,但因为印度基本上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无产者非常多的国家,那种民主确实有很大问题,并没有能够充分地保障人权。
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有一种和平演变?要了解美国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我觉得首先要了解美国和美国人。下面我要讲几个大问题,第一个是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其实刚才我已经讲了一点,后面会比较详细的讲。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呢?下面我要分几个小点来谈这个问题,首先就是如何理解美国。我在美国留过学,但最近才慢慢的真正开始去了解美国;以前,虽然在美国呆过几年,也理解过,但是现在想想那时候理解的不对,真的;我相信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对美国的理解都不对,都有偏差。第二,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就是如何理解美国要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三个,如何理解克林顿所说的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句话大家可能在报纸上很容易看到,但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想过没有?我相信很多人其实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没想过。
第二个大问题我就讲中美经济关系的意义,包括中美经济关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成效,还有对中国的影响。第三个大问题讲现在中美关系的核心,可能这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我可以着重的讲一下。第四个大问题,我就大概讲一下中美经济关系对中国未来转型可能会产生的潜在影响。我大概讲一到一个半小时,其实我准备的内容挺多的,肯定讲不完,有的地方我可能讲的细一点,有的地方我就讲的粗一点。
如何理解美国,对中国人来讲这个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刚刚讲,对于中国整个的转型而言可能美国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可是我们中国人,包括民间的知识分子、外交部的那些人,甚至中央外办的人都不理解。你知道吗?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据我了解,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官员基本上是不了解美国人的,他们基本上就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天天与华人混在一起,跟美国主流社会基本脱节。而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实际上处于一种边缘地位,他们也不了解主流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这样子的。当然我们在国内的肯定就更不了解了,天天看CCTV,那能了解美国吗?
怎么正确的理解美国呢?你们认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书籍或文件是什么?在座的谁可以回答?我认为影响美国最大的是两个文本,一个是美国宪法,另一个是《圣经》。美国宪法是美国公共事务的“圣经”;《圣经》是理解美国人个体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没看过《圣经》、如果你没读过美国宪法,那你谈美国问题,肯定会谈错。我相信现在研究中美外交关系的中国学者没几个看过这两个文本;即使翻过的,也不一定理解――没理解的话,那你对美国的认识肯定不全面、不到位、不准确,一定是这样子的。
这是文字的文本,当然,理解美国的另一种方式是了解其肉身的文本,也就是了解对美国影响最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