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颖:提前谋划“十三五”时期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

作者:史颖发布日期:2015-03-01

「史颖:提前谋划“十三五”时期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正文

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如何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有效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均需超前谋划。

以智库冠名的社团法人――重庆智库前不久发布“十三五”中国经济增长“233”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庆智库理事长王佳宁对媒体披露,重庆智库研制的报告指向中国“十三五”经济增长的“两个核心、三类问题、三个支撑”,其趋势将直接左右并深刻影响“十三五”中国经济增长。

据介绍,“两个核心”涉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31个省(区、市)的经济增长;“三类问题”涉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产能过剩仍将延续;“三个支撑”涉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里,我们介绍“十三五”时期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十三五”时期产能过剩及其化解、“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相关内容。

“十三五”时期31个省(区、市)如何作为

王佳宁指出,在中央确定“十三五”GDP年均增长率后,各省(区、市)会发布该地的“十三五”GDP年均增长率,且会在“十三五”时期的各年份对GDP增长率予以调高或调低。

报告认为,各省(区、市)确定“十三五”GDP增长率的依据一般要考虑多个因素,即中央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时期的增长率、“十二五”期间自身的增长情况、“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身的发展潜力以及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

具体来看,各省(区、市)需充分领会中央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意图,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GDP增长预期目标。根据以往经验,仅有少数省(区、市)制定的目标与国家持平,绝大多数省(区、市)都要在此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比存在的差距。由于“十二五”时期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十三五”时期需要达到的增长目标也必然有所不同。三是各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大多数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基本完成,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不可避免。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增长可以达到相对较高水平。

“十三五”时期产能过剩仍将延续

王佳宁分析,“十三五”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轴是“转方式、调结构”。“十三五”时期如何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有效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均需超前谋划。

报告认为,从宏观层面看,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产能过剩的“威逼”下,企业进行的产品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十三五”时期,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首要途径是增加有效需求。

从内需看,需要积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等区域性经济合作发展战略,通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国内有效需求,缓解产能过剩问题;从外需看,需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建立大进大出的对外经济开放新格局,在保障我国出口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促进出口较快增长。

化解产能过剩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依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引导,但需要防止社会资金在新兴产业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如煤化工产业产能在短短几年就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问题;同时,政府还需要做好配套工作,如新能源产业中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入网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部分传统产业受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和国外竞争加剧影响处于困难状态,但这部分产业对国内就业影响较大,受劳动技能限制,这部分产业从业人员难以从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就业,针对这部分传统产业,应制定一系列的财政与货币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企业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报告认为,必须解决过剩产能如何化解问题。现代服务业在支持制造业、改造制造业、提升制造业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一般来说,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要高度融合。中央新出台了支持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一系列政策,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应该进一步支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经济效率的提升与一国竞争力的提升,大致是通过以下三个渠道发生作用的:

一是服务业内部除传统服务业以外,还有发展迅速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率是很高的,有时甚至可以出现成倍增长。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从时间和空间上渗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重新塑造、组织制造业,会促进制造业的增长与升级。

三是现代服务业会使全体生产要素在一个新的运行平台上整合,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

“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何在

王佳宁指出,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不时映入公众眼帘。作为重大战略研判的新常态,其基本表征是:增速缓,经济增长趋向中高速;结构优,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日益改良升级;动力足,经济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挑战急,经济不确定性风险时不时显现。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是保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因而,必须提前找寻“十三五”时期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是重要驱动力,把经济增长转变到立足于消费扩张的轨道上来,需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第二,深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革,有效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第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养老、医疗、教育等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改善消费环境,规范消费秩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报告认为,寻找我国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谈。

从供给方面看,强调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经济增长,是制造业时代的特征。现阶段,应强调“物料”和“菜单”的结合。所谓“物料”,就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能源等;所谓“菜单”,就是创意。政府强调“全民创业”,实际上是提出了供给层面驱动机制的转换。

从需求方面来讲,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国内消费需求。但是,如何提高消费需求呢?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消费需求上升的经历看,提高消费需求的前提是2/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也就是说,房地产需求的高涨是居民提高消费需求的基础。

报告认为,加快培育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动力,一是创造新的人口红利,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经济新常态下,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创造新人口红利创造条件。

二是进一步强化创新这个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这其中的关键是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积极构建新的区域增长带和增长极。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密切与沿线国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往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部署,力求使京津冀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带动力的特大城市群。加紧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是加快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最大红利。进一步深化在政府职能转变、现代市场体系、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领域的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的红利。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