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中解读苏轼的内心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10-27

「从诗词中解读苏轼的内心」正文

苏轼是个怎么的人?是那个会奋力喊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汉子?还是会说出"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这种伤感话语的小清新呢?今日,就让我们从诗词中解读苏轼的内心,看看苏轼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从定风波中可以看到苏轼的潇洒

《定风波·三月七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穷困,但他仍然坦然乐观。他的旷达胸怀、开朗性格,在这首词作中有充分的体现。

正如词牌名说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

词的上片,主要写冒雨赶路的情景。"莫听"二句,侧重写不畏风雨、吟啸徐行的悠然潇洒。"竹杖"一句,颇为幽默俏皮,不仅是苏轼个性的反映,而且是他从多年风波中总结出来的处世良方。"谁怕"二句,作者点明了穿林打叶的风雨实为生活中的灾难和不幸,而他本人就是以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来对待坎坷不平的遭遇的。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