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态伦理观至今有效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10-20

「传统生态伦理观至今有效」正文

国学内容主要从经、史、子、集四大类中想我们说明了我过古人的思想,其中也包括古人对传统生态伦理观的阐述,这种生态伦理观念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来详细说明。

天人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研究和处理天人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古人提出了内涵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我们今天进行生态伦理研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

传统生态伦理观的核心内容:各家各派各有看法

以"参赞化育"为主旨的儒家生态伦理观。"参赞",是指人对天地宇宙运行的参与、调节;"化育",是指宇宙万物的演化与发育。

儒家认为,世间万物皆自然所生,人作为自然所生之物应从属于自然、参与自然的演化与发育。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既然世间万物皆天所生,在地位上就应彼此平等。作为万物的一员,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不能高居于万物之上,主宰万物。

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人尽人之性,物尽物之性,则人与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中庸》)。也就是说,人只有"参赞化育",才能促进人与物、物与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里通俗点来说,就是生态伦理观念:你有我有大家有!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

以"道法自然"为内核的道家生态伦理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与规律,先于天地而存在,由道而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既然万物为道所生,那么,"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宇宙万物都有独立而不可代替的价值。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