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音乐: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由来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8-11

「国学音乐: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由来」正文

还记得王力宏曾拍的一部音乐主题的电影《你不知道的事》吗?里边最让人记得的画面就是王力宏把自己比喻成伯牙,终于在音乐学院找到了知己,那你知道伯牙是谁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又从何而来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走进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由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高山流水从成语演变成古琴曲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知音"比喻彼此相知,情谊深厚的好友。这两个典故均出自《列子·汤问》。

在里面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俞伯牙,一个热爱音乐的琴师。另一个是钟子期,一个懂得欣赏音乐、并听得懂伯牙音乐想表达的情感的人。

后人有诗赞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 在这里也记录了这两位知音相知相遇相惜的故事。于是后人都知道了二位情谊的见证者——古琴曲高山流水。

gao.jpg

《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是中国音乐艺术中的珍品,它赞誉弹琴人俞伯牙与听琴人钟子期由知音而发展成生死之交,意 在感慨"知音难求"。全曲立意清高,有气势,有形象,充分发挥了筝的演奏技巧。巍巍青山,滔滔江河,尽在筝音中,听罢一曲,心旷神怡。

伯牙和子期相遇相知相惜的故事

春秋时代,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 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 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 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屏息谛听。

当伯牙鼓琴远望高山,表现泰山高耸雄伟的气势时,那个年轻人竟然赞叹:"弹奏的美妙呀,这种琴 音,巍巍乎,就像泰山一样雄伟壮丽!"当俞伯牙鼓琴凝视江水,表现长江奔腾壮阔的情态时,那个年轻人竟然又赞叹:"弹奏的美妙呀,这种琴音,汤汤乎,就像 长江一样奔腾浩荡!"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 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gao1.jpg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 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俞伯牙问他尊姓大名,樵夫说他叫钟子期。俞伯牙说:"我弹奏的‘高山流水’,你都能听懂, 现在我再弹奏一曲,看你能不能懂得?"

俞伯牙观赏着月色,又面对着青年樵夫,轻轻抚弄瑶琴。曲毕,钟子期说:"您弹的是‘孔子叹颜回’吧!"俞伯牙不胜惊 讶。他说:"正是。当时孔子在室内弹琴,他的学生颜回从外面进来,忽听琴音中有凶杀之意,不免一惊,问起缘故,原来刚才有一只猫,正想捕捉老鼠,孔子见了 感情上受到干扰,不知不觉地在琴音中表现出来了。

所以孔子赞叹颜回,把颜回看做是自己的知音。"于是两人对坐,谈论了一番琴理,十分融洽投机,相见恨晚, 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谁知钟子期却已去世。俞伯牙极为悲痛,就在钟子期墓前,弹了最后一曲。他觉得已经世无知音,弹奏也无乐趣,便在钟子期的墓前把那把瑶琴摔得粉碎,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 知音"的典故就源于这个故事,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把了解自己的朋友叫做 "知音",以比喻友谊的深切及了解自己心意的友人之难得。

世间最难得的时期,就是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知音,正所谓知音难觅,遇见之后得好好珍惜。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